構想女性登山專題對我來說是一種"社會實踐",在台灣山岳編輯會議裡,我特別強調,這個想法的基點是不再塑造只有"豐功偉業"的人(女性)才能在專輯裡出現,因為這樣仍只有一種英雄主義的價值系統在公共論述裡被強化,所以我希望執行後的結果,可以看到更貼近女性經驗的過程與心情,讓不同女性的聲音可以穿越主流論述,然而這中間仍有許多協商。

在討論時,已出現了一些性別刻版印象:

1. 有人認為,女性登山是為了減肥,保持身材
2. 登山是沒有性別的(如領隊的角色一定要權威,要命令。如果不會這些,是自己不會當領隊,跟性別無關)
3. 推薦女性的路線,要讓女性可以美美的上下,不流汗的下山。

當時我和美涼試著回應這些觀點與女性經驗的落差,但到最後我們二人只有相視而笑。有趣的是,那天我穿著一身橘紅的洋裝開會,讓編輯們盟生要在封面擺上各個部落格格主的照片,並且說這將是台灣山岳有始以來開創性的封面設計,所以在邀稿時,特別要求每個人一定要繳交封面照至少3張。當時副社長問我:妳平常會穿這樣上班嗎?這一個問題也喻意著對登山女性日常生活裝扮似乎已固化在"登山的人"大概會如何穿著的想像裡。

*關於這些各具特色,以BLOG書寫登山經驗的女性*
(有興趣了解內容者,請自行購買台灣山岳雜誌74期)
其實一開始我並沒有想到要自己邀稿,原本想只是提供些許想法,由他人執行即可,後來狀況清楚後才知道要假裝自己是”記者”,開始找部落格、找人。

由於編輯部要求十個BLOG要各具特色,所以我必需選出十個富有個人特色(與登山經驗相關)的女性版主,不過”人氣”的多寡並未列入考量裡。

腦袋中浮現的版主除了幾個原本認識的三個格主外,其中有幾個是請熱心的植物學家和Leontsai幫忙推薦的,他們可以了解我要找的女性,而且常逛blog,其中還有重覆的人選,還有一些則從其他版主的連結或好友的好友中找尋,幸好圓恩最後也幫忙推薦一位,不然在短短二個星期內要找到人完成邀稿、完稿,實在很趕。

這些女性部落格版主的登山年齡從未滿一年到二十多年,比較難找的是已經結婚生子,又有寫部落格的女性,所以我特別興奮能找到有關”母親”的登山話語。因為必需呈現不同的特色,所以事先要閱讀她們的登山經驗,再一一與大家溝通書寫的方向。

這些部落格版主並不是每個都是剛強勇猛的形象,或是爬了很多百岳,而是我看到在她們的文字或攝影作品裡,有著對山豐富又細膩的情感,對自然有所關懷,或者將自己登山熱情享給他人,願意呼朋引伴,處理山下行政聯絡事物,也看到了有些女性願意面對在山裡的挫折,訴說山中心事。

譬如說我聽著珊珊細訴著身體原本柔弱的自己,如何被山路上的小花小草吸引而走進山林,我感動著,終於,我不再聽到只是在比速度,或說自己可以背多重的話語。

*關於路線*
從一開始,我和美涼就不認為有什麼路線特別只適合女性前往,如此會弱化成女性只適合去一些輕鬆、沒有挑戰性的路線。經過一番討論的結果,則由十位BLOG格主推薦3條,再由其中選出十條路線。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朋友問我:只能選有關百岳的路線嗎?我很高興的說:選自己最想再去,印象最深刻又迷人的路線即可,所以被選出來的是這些女性喜愛的路線,有趣的是”玉山”並沒有列在這十位的推薦裡,我想也許是太難申請到入園證。

各個推薦路線的介紹中,可以看到從女性的登山經驗裡如何詮釋這些各具特色的山野。這十條路線其中有四條是以古道為主,恰巧也能呈現這些路線的歷史意義,而不只是”路線”或”風景美”而已。

編寫十條推薦路線對我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原本以為大部分的路線我都走過,有些去2~3遍以上,應不難寫,但在有限的字數裡要呈現重點介紹,實難下筆,發現我對這些路線又極其陌生起來,原來我如此不了解這些山林,亦或是早期的我,根本沒有書寫”山”,所以不知如何轉化。

*關於主文內容*
對我而言,最感動的是在溝通的過程中,同時也經驗每個女性對山不同的情感與心情,了解一些女性在主流登山價值的登山環境中所體驗的焦慮(包含登山與書寫)。曾有一次與麗螢談到,山岳書寫的風格應不只有描繪大山大水的氣勢磅礡或是突破體力挑戰種種風格而已,內心情感與自然/山的交會是如此豐富的森林,卻不那麼被以往的主流論述所認同(如台灣山岳裡不會有這種文章出現)。所以跟大家溝通的時候,最高興的莫過於試著跟大家說:不要管別人怎麼想,寫自己的經驗,心情與書寫的心得。

用自己的話語,把自己與內心的山寫出來。書寫時,每個人會回想過往登山的種種與自身生命經驗的關聯。有些人會認為自己的文筆不夠好而開始擔心與焦慮,有些人要思考如何把豐富的登山體驗與山的互動在短短的字數裡呈現,我很高興這樣的書寫行動能讓女性有機會在公共傳播媒體中,相對有一些賦權的力量在,並且她們的書寫風格各有其特色。

*關於封面照*

後來並沒有把”開創性”執行在74期裡,一開始我覺得對大家很抱歉,因為大部分的版主並沒有像如編輯部要求:看起來要美,人要清楚,要身穿登山裝備,又要可以去背景的獨照。有些人幾乎找不到這種規格的照片,或者在山上很少拍獨照,所以還得四處跟朋友”索取”;有些朋友會直接反應,在山上大都一副踉狽樣,怎可能有美美的那種?我覺得尋找的過程很有趣,連四周的朋友都因這個專題而努力,幸好最後在內頁裡刊載花了很多時間挑選的獨照,我才不會對不起那些辛苦找照片的朋友。

不過對我來說,我不太希望自己的姓名和blog有所聯結,更加不願意自己的個人照清楚曝光,也許等到50歲以後,刊登年輕時的照片,才會有歷史感。


這篇專題的產出,試圖以女性登山的書寫經驗勾勒出能夠讓女性主體發聲的山徑,對我個人而言,也算是一種閱讀”理論”後,在行動上的具體實踐,讓我在枯燥痛苦的寫作過程及長時期發呆又要趕稿中,還能產生點對女性有積極作為的事.
如同”小鳥”所言:
那種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還是讓我覺得很開心,而且我周圍的朋友也有開心到!

特別感謝蜍、阿諾、小鳥、紫娟、琬瑜提供一些路線的相關資料(地圖、交通、注意事項因字數關係並沒放進去職),另外植物學家還幫忙畫了兩張地圖,沒有註明到也深感抱歉。

ps:九月一開始上班,我已經比狗還累,昨天連喝了兩杯咖啡和一缶蠻牛照樣趴在桌上睡。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許久之前,幾次登山文稿刊載於台灣山岳時,看到作者大部分為男性,有些男性作者的用語讓我特別注意到"陽剛氣質"和"陰性性質"書寫風格的差異,因目前自己論文的一部分內容與女性部落格書寫相關,加上之前的二位執行編輯皆曾跟我提過山岳雜誌想做一個女性登山專輯,所以靈光乍現下,利用上班的閒暇時段匆匆敲打出來一些想法。

然而,在商業考量,編輯並未常登山,加上對性別意識上有些認知的差距.故我們對這個主題的展現有不同的想像,最後構想的部分搭上”部落格”這個當紅的主題,捉到一點點”賣點”.

這個想像上的距離有一部分原因在於,我將台灣山岳大部分的讀者設定在有一定登山經驗上.(大部分看台灣山岳的人都是有在爬山的人,而且不少山友原本有訂,但已不想看台灣山岳),而山岳雜誌會希望多吸引一些沒有登山的人去看。

如果我還有一些體力,爾後再把那一段約稿,討論的心情點滴分享給大家(電腦中毒,又在趕進度,所以沒有體力敲鍵盤了)

以下便是當初的一些構想。(在此特別感謝”前前執編”欣齡,從構想的提出到產出都有她熱心協助與提醒)
========================
是什麼原因讓女性
下優雅、舒適的生活環境走向山野?是開繁忙的日常生活?是丟掉女性原有的束縛?還是……

至今隨著女性移動能力增加,女性的聲音在台灣山岳文化中似乎是隱昧的身影,常久以來無非如男性般勇猛威武的「登山成就」所認同的女性才能在山岳界中展露頭腳,然而在充滿男造環境及男性目標為主體的思考意識下的登山模式下,女性與山的關係如何被描述?

有沒有一種聲音,如風撥動柳絮,雖然輕柔,但也使人能在巨大澎湃的浪濤中看見女性與山「互動」的樣貌,這般的「互動」如何讓女性在原初生命的自然裡獲得滋養?

女性在戶外活動中的角色一直是昏昧不明的狀態,很少在男性撰寫的相關文獻中被同行的男性提到一起參與或合作的角色。Loden1985)曾提及,建立在傳統男性視野模型上所認同的價值如:參與的慾望、邊際效益、尋求理性的真實、力量、得到影響力和他人欣賞等;而女性經驗觀點下的價值認同並不是如傳統般與領導慾望連結,而是優先形成和諧、考慮人、注重團結性和精神性。[1]

我們可以看到,在山裡,如果以男性為主導的登山隊伍,通常我們會發現女性仍如依附者,在移動過程中仍顯焦慮,一種焦慮的協商讓女性相信自己無法開創自我登山風格,女性的登山經驗與感受常在男性處處以負重能力、速度來證明自己登山能力下被化約成一種風花雪月的呢喃。或者登山男性的登山形象成為一種典範,當女性無法符合如此形象或不主張其登山締造記錄時,女性豐富而細膩與山的邂逅仍是一種被貶抑為沒什麼「成就」的姿態。

如果,「文化」是一群社群、種族所「選擇」過後的集體行為的集合,那麼在台灣形成 「山岳」或「戶外活動」文化所呈現的只是所有中產階級或多數為男性的聲音,是不是其它未見的身影已被所謂的「主流價值觀」排除在外?當人相信某種文化只是單一的認同,那會走向何處?

 台灣山岳的文化如何創作出多元性的豐富生態?也許從女性的聲音、經驗開始,我們能看到一片正在蓬勃生長的森林。 
 登山的女性越來越多,如張惠芳(2004[2]提到:

我覺得登山像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追求,而不太像一種運動。我喜歡爬山是因為它沒有什麼競賽性,就是到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休息,只是這樣的追尋並不容易。

不容易的是常常必須妥協於男性目標的價值下,或者大部分女性因為婚姻走入家庭,成為一個照顧者而無法繼續爬山,在這裡粗略的畫出幾個書寫主題的可能及可以(適合)邀請書寫該文的作者。

「行旅於山」

 1.「在山上是沒有性別的?」從登山者的身體經驗看性別的消弭與浮現(可改標題)

 一些登山女性在男性為多數的登山文化環境中常會以為或希望在山上是沒有性別之分,但化約在沒有性別之分下,為了讓自己融於偏向男性氣概的登山風格中,讓自身的行動或身體外表的展演趨向於中性化?女性是否意識到這是一連串協商與妥協的過程,但我們卻很少看到男性趨向於女性的陰柔。

山上的性別分工和共處一個帳棚下,女性如何在看待自身身為女性的登山身體經驗?

 推薦作者:黃麗螢(台大城鄉研究所/論文主題即是女性登山體驗與生命經驗的影響)

2.       「另一種山岳書寫空間」:女性登山經驗部落格書寫

 當代網際網路所創造的部落格(blog)書寫空間正讓個人書寫邁入連結公/私領域的溝通跨界。而網際網路體現跨越公/私領域的社會動性,將是一個提供更開放的民主環境、表現個人自我的機會嗎?那麼,女性在較開放流動的空間裡,透過書寫自身登山經驗時,如何擺脫過去書寫的焦慮與協商呢?女性如何在公共空間裡展演自身與山/自然互動共舞的曲目。(WIND 2007)

 一個現象,台灣山岳雜誌裡大多數的作者為男性,其所書寫所呈現的多數為男性經驗與觀點,這是否反應在登山書寫的聲音中,只建構出一種以男性發聲為主軸的登山文化,在登山補給站裡也已男性發聲為多。不可晦言的是,多數男性看得起的女性是要和男人一樣背得一樣重,走得一樣快的。

女性的登山經驗,如對山/自然與心靈的交談下,往往在男性主張的快勇猛下自殘形
,但是我們看到這些女性將自身與山的互動展演在部落格空間中,我們可以思考,如何將這樣的聲音聲影放進台灣山岳雜誌裡,使其眾聲喧嘩。讀者如何詮釋及解讀這些女性部落格登山書寫經驗。最後,已有許多詳細的行程資料可供線上查詢,台灣山岳雜誌是否能有一個提供女性經驗的發聲空間?

 3.「穿越山稜」 /不爬百岳的女人
 
通常女性在山上往往成為一個被保護者,在種種的溝通與活動籌劃中,女性的聲音,移動的身體,還只是個配角,也許可以想一想女性在長期的登山過程,還要調適自己會有生理期的種種不適。在山岳強調「攀登百岳」或以「攻頂」、「征服」的基調來建構登山文化裡,女性如何從登山體驗中經驗以攀登百岳為目標或原來以攀登百岳轉為純粹經驗山野的路徑?山路曲折,這些不同世代的女性如何看待完成百岳後的登山生活或不再以百岳為目標的登山方式,不同的價值與反省如何刻劃出女性「穿越山稜」的身影。
故本文可能需要採訪幾位已完成百岳的登山女性及不以完成百岳為主的登山女性為訪對象。
推薦作者: 台灣山岳特約記者之類的

4. 從高山到海外健行:健行成為一種以雙腳旅行的實踐 

5.
登山繪畫/山岳攝影 
目前看見台灣山岳的作品仍多數以男性為主,有沒有可能找到女性的作品並整理她們的創作經驗與動機?

 推薦作者:???

7..母職與登山 
 
女性不被鼓勵像男孩子般可以在野外亂跑,從小就要被規範動作要文雅,生完了小孩,身體的狀況已大不如從前,當男性可以在外趴趴走時,女性只有由社會規範下扮演好"賢妻良母"的角色。

韓片「馬拉松小子」裡剛開始是母親帶著自閉症小孩爬山感受風、雨、自然的一幕,這一幕令人想到自然如母親般同時也滋潤孩子的心,台灣女性登山者的處境往往因為家務或社會規範期待的好女人角色而無法如以往般再自由的進入山野裡。在本文裡試圖看到女性如何在母職安室於家及移動接近山林的渴望中看到身為一個母親的登山經驗與家庭生活安排。

 推薦作者:黃麗螢 己為人母依然登山的女性可分享其經驗  

6. 高山上的伸展台:如何穿得美而爽

 十幾年前坊間的登山用品店多數仍以男性為主的登山裝備曾讓女性只能妥協於沒有任何美感、樣式、size又太大,顏色又太單調的無法選擇的選擇,而東方人的體型本來就較西方人驕小,至今眾多的女性產品已然呈現多種樣式令人目不暇給。以前(約9年前)在登山用品店工作時,常有一個有趣的經驗,男性比較會強調其功能性,女性大多會在意其外形和顏色。

登山時,如何能選擇呈現女性美而健康的裝備?從頭(女性多為長髮)、身體(有時會遇到生理期,又要蹲著上廁所)、到腳,可以有何種多樣的裝扮?不過這裡要小心,不要把「美」標準化,另外有什麼是必須提醒女性注意的,舒適與安全有時是必須妥協在美感之下(如大背包及登山鞋)。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以下是植物學家幫忙翻譯的
我想WIND給的這篇文章 其實也是一個旅行著應該遵守的規範
乾脆順手翻譯好了
我沒有完整翻譯其中的一些組織與商店 保留其中比較重要概念的東西 如果有誤 請大家指正

你可以幫助保護拉達克
◎尊重當地的文化
  請不要穿著短褲、露肩、露肚或是露背裝,特別是在寺院中
  拍攝與進入人家的房子和莊園需事先詢問可否
  學習一下當地的語言、措辭、習慣與說法 - 最好就是在書店找些指南來參考
◎不要使用塑膠 - 塑膠類的垃圾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當燃燒時會產生有毒氣體
  不要買塑膠瓶裝水或寶特瓶飲料;你可以在很多地方讓你的水壺中裝滿開水,或是使用濾水器碘片等
  不要用塑膠袋 - 使用布袋或是背包來裝載你的食物與其他物品
  聚乙烯類的塑膠袋是被禁止使用的,請提醒商家不用給你塑膠袋
◎省水 - 在沙漠地區淡水是稀有且珍貴的資源;請愛惜使用並不要隨意污染
  隨時關緊水龍頭與減少淋浴時間
  可以的話盡量使用傳統堆肥式的廁所 - 除了省水之外還可以產生肥料
  使用友善環境的洗衣方式 - 避開溪流與使用無磷的清潔劑
  不要在溪流中清洗你的衣物、碗盤與所有物品、乃至洗澡也不可以
◎節省各項能源
  當你不使用燈或是其他電器用品的時候就隨手關掉電源
  使用太陽能的熱水器洗澡--如果你所投宿的旅社有使用太陽能或其他再生能源的熱水器
◎減少使用車輛 - 減少空氣污染與交通問題
  盡量走路與騎自行車
  共乘吉普或是計程車
◎當你消費與用餐時請多支持當地經濟
  請購買當地的手工藝品,自然產物 - 像婦女聯盟商店等
  請購買當地出產的有機生鮮產品
  避免購買跨國性或進口的產品,這是一個危害文化多樣性並製造文化污染的普世問題。
◎在維持水準的生活下盡可能支持當地民間組織與教育自己
  有機會請到婦女聯盟觀賞 [古老與開創] 等相關影片可以讓你更了解當地
  或是到非營利組織的 國際生態與文化協會 參考相關訊息

  http://www.isec.org.uk 
====================
Wind的回應
終於有人發現我不太會搜集太多風景介紹之類的資料
因為,縱然知道更多, 意外的驚喜總令人更加懷念
那些是在"資料"裡找不到的
有時,
全然的無知,反而讓自己更投入於當下
那裡其實跟西藏阿里區很類似
也許在觀光工作推波助瀾下,大家會迷戀於西藏的符號與想像,我也是
拉達克不叫西藏,所以不如西藏那般吸引人

也因如此,較少觀光客駐足
做一個"負責任"的旅客, 一直是我願意學習的 
====================
這是2002年以後,每次去尼泊爾健行時會互相提醒的
1.saving trees
2.using Recycle items
3.Don't pollute water
4.respect local culture and people 
5. treat Porter by humanium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忍不住一直打瞌睡,過了Drass填完一堆表格後,才有醒來的感覺。已經五點多了,上次搭公車時,這個時間已經到Kargil,從Kargil到列城還有234公里的路。不知道幾點會到,陽光還熱烈地燙著我的臉頰,一點也感受不到Drass會是第二低溫的鄉城,往來的人群不少,街道也正熱鬧著,只是,我的目光卻比較多停留在伙伴們身上,要留意大家是否安好的掛心,讓我對當地的注視與感受很明顯的少了。

雖然這次不用像第一次那樣怕”公車”跑掉,可以有比較多自主權決定何時離開,但還是有時間的壓迫感,特別是有人會說:"未免也混太久"這類的話。其實,我就是要混混的,慢慢的。


司機把車停在一個類似修車廠的地方換一路漏氣的輪子,大家在附近散步,一畦青綠青稞田把我們召喚過去,我依然喜歡用手輕撫禾上那些細長。不知為什麼,在這裡,我就想避開人,但又一點不要搞孤僻的壓力。

四處綻放著滿田如星星般不同顏色的花朵,我無法以相機簡單的記錄不是行程中安排的偶然。遠山如沙漠般乾燥,沒有一點綠,有水的地方總會形成聚落,原來我們在村子的外圍。與另外二個伙伴稍稍解放自己,在花團錦簇後互拍,有趣的是,她們認為自己已人老珠黃,這裡應該是給年輕少女留下倩影的地方,當然我不這麼認為,在身後偷偷拍她們。


我忘了這裡是哪裡,也沒有特別注意,拍完寫真後,到潺潺的小溪流旁坐著,庸懶頓時從全身流到指稍,不想動,把腳伸進好像快要零度的水裡,這樣才不會浪費了只穿涼鞋的方便。伙伴們已經對著好奇的小孩拍起照來,我其實提不太起勁跟大家互動,只提醒大家要先徵求對方同意,即使是小孩也一樣。在一片谷地上,因為陽光熱烈,有些人在洗衣服,有些在洗澡,雖然夏天時我也洗冷水澡,可是我無法讓自己被凍水洗滌,更何況光著身體跑來跑去。

在這之前,我不太想拿起相機拍人,看著大家拍"好看又衣衫整齊"的小孩,照片中這二個孩子其實想靠近,但又不好意思,我看著他們要離去身影,起身走過去,呼喚那個小男孩(他一絲不掛),他也毫不害羞走向我們,我問他可不可以拍照,剛開始他不太好意思笑,後來還是給我一個自信的笑容。和朋友(還是姐姐)在一起,也許會讓他自在一點。頓時,換他們變成焦點,他們和我一樣,有頭被陽光晒黃的頭髮,會零亂。旁邊的小孩嘩啦嘩啦笑成一堆,雖然是這樣,還是笑的含蓄。




在一片有些害羞笑聲中,另一個小男孩從樹林裡走過來,他很安靜,我看著他沈靜的模樣,從他圓圓的黑眼珠裡和我無聲交換著一種熟悉,但我又是陌生的訪客,隨他走進樹林裡,看見兩個拉達克婦女正在梳頭,在洗澡不易的地方,唯有氣候乾燥,才不用常洗頭。

大家都已經回到車上,我忽然不知道要怎麼跟安靜的小男孩說再見,比比拍照的姿勢,得到他們同意按下快門後,才見他臉上有一絲淺淺的笑,我小小聲的說JULEY,揮手時才看清楚婦女們正在染髮。烏黑是這樣來的,我喜歡黑髮,但自己總是個"黃毛"丫頭。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有一個朋友問我,爬山那麼多年,因為對方要走入家庭或者在同一個團體裡因為雙方情感的因素而離開時,怎麼面對身邊的伙伴來來去去?

回想起十幾年前經歷,那一段年少輕狂的日子,如果對方有事不能一起爬山時,我會寫下所有的思念讓朋友知道,但如果因為關係的斷裂(特別是分手時),不會再一起爬山,當時的我,其實會很難過,因為少了能共同分享山中時光的伙伴是一件相當感傷的事,也許因為這樣,我的國外健行會潛意識的,不由自主的找一些朋友,放大關係的連結,讓我不擔心沒有人跟我一起回憶,年紀一年比一年大了,有朋友可以一起追憶過往是一件簡單的認真。

其實以前身邊爬山的好友全都是男性,所以我不知道若離去的山伴是女性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這些好友並不會把我當公主般對待,比如說:不太可能有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或者背我的糧食或裝備這樣的行為(一直到國外健行,花銀子才有這般待遇),但如果說這樣他們就不照顧體貼我,又好像不是這般回事;那麼他們是因為我體力很好,走很快才願意一起登山嗎?這絕對不是,他們並不認為只是體力好,背得重,走得快才是爬山的好伙伴,而且我喜歡慢慢走,背輕一點,平常又沒什麼體能訓練(一個朋友告訴我,爬山只看上述體能的,只是莽夫),當然在某些較困難的路線上,自己要有能力負擔才可以.

我想了一下,因為價值觀相似才會一起走進山裡,走出我們的山徑,他們不會把我當成無能又無知的伙伴,會肯定我登山的方式與風格.在團隊裡,會認為我是重要的人,找我一起出任務,而不是一個僅供”展現男性雄風”的花瓶.相信我可以一個人走在山裡而不會害怕,但又不會抛下我自己先走.

雖然到目前每一段感情都與山有關,不過,我很清楚,自己並不因為這些感情來來去去而放棄登山的念頭,這是多年的習性,不會因為任何人改變.

曾經看過一個朋友分享,因為與男友分手,後來爬山成為一個出口,到現在登山已成為她看見自己的重要生命經驗之一,另外一個朋友則是期待”那個他”可以帶著她爬山,她才開始走進山野.我則是因為接近山,和一些人曾經交織著綺麗的夢.

一般登山的男性在追女生時會帶她去登山,然後百般呵護,在山上我已不太需要這樣的呵護,卻讓某些人以為對於山下的種種現實,我也可以有相等的能力應付,但是爬山歸爬山,不代表我認為男女之間的情感可以不被細心體會著.

朋友也規勸過我,不要再和爬山的人談戀愛,我試過,但結局更慘,不怎麼爬山的男人不太了解這種會為山而去的女人的情感.

如西蒙波娃所說:愛惜這個詞,對男女兩性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這是他們之間引起嚴重誤解乃至分裂的原因之一.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檸檬魚的眼淚有一個千里的追尋,問旅人們在旅程時曾瘋狂的追尋什麼,剛好這幾天我做了一個惡夢,在現實生活中也真的發生了,雖然是一連串的混亂,但這場惡夢會帶我走到該去的地方,讓我可以回想在旅行時的追尋。
這場惡夢從旅行的烏托邦幻境清清楚楚地發出幽微的呼喚,黑夜的夢指引一條微亮的小徑,雖然我跌跌撞撞的走,有時看不見眼前。

實際情感生活裡,常常把自己忘了,忘了可以自在歌唱,忘了可以如何說話。因為我是一個愛幻想的人,所以告訴自己要一個人旅行,原來這樣的旅行,是滿足自己幻想的一種方式,可以好好與自己對話,在孤獨裡才能看見自己,獨自旅行原來可以學習好好愛自己,我要把自己找回來,不要忘了有一個天真、還有愛的小女孩在我心裡,即使她常為了我的任性與不會保護自己的心哭泣,讓她看不清眼前,迷失在森林裡,小女孩迷了路,旅行的一點一滴會帶著她走回心裡,看見自己如何長大。

千里追尋的旅人:
檸檬魚的眼淚 羊駝畫毯上勇士的神氣
KC    有志意成
超人豬 追逐青春
奧莉芙 在另一片森林裡
Macgirl 預約的浪漫
Sunny 傳統中的幸福聲音
Rabbit 另一個世界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 Sep 05 Wed 2007 10:01



看著妳傳的訊息,天空正飄著雨
哭沒關係,但臉要朝向天,
讓眼淚以美麗的弧度畫過美麗的臉龐,
雖然今天的天空不美,但別直低著頭,
看著天空,看向前方

我抬頭看著天空
眼裡的雨 也嘩啦的下著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原本我們已申請好四天的玉山塔塔家入園證,準備到排雲好好享受一番山中野趣,第一晚風高月黑的雨夜,原本要宿營的我們,不太想在外頭淒風苦雨,於是先到東埔山莊住一晚再說。

因為是臨時來的,我先進東埔山莊確認有沒有床位,一進門後,看到幾雙驚訝的眼神,希望不是一頭長髮把他們嚇著了。

原來因為颱風,他們說:已經一個星期沒見到”人”了!也許是這樣,我們就如此闖進另一空間中的"桃花源",時間也變慢了。

一壺熱茶後,東埔山莊阿Vai拿出一罐顏色誘人的飲料,我馬上拿起酒杯貪婪地看著,特別是他說:這種酒養顏美容,外面是買不到的,男生喝這個浪費!輕啜一口,滿是蜜汁的香甜,入喉後陣陣的櫻桃香滿溢於口。

真是討喜的酒,我也不客氣的再續杯,他們告訴我:櫻桃酒是用變黃的櫻桃釀成的,集結成一袋櫻桃後包在布裡面,等待發酵後,汁一滴一滴掉下來集結而成的,還要在早上跟小鳥一起搶櫻桃才可以,比賽誰的速度快。

這酒是鄒族婦女(阿Vai老婆的姐妹釀的)一滴一滴等待集結而成,我還開玩笑的說要不要吐口水加進去才能快點發酵之類玩笑話(因為阿美族的小米酒在釀造的過程婦女會吐口水),看著櫻桃紅的酒色,我的臉也變成櫻花了。

頗有後勁的酒,開始讓我有點天旋地轉。第一次喝到鄒族的釀酒,鄒族有許多美女,是不是從小喝跟小鳥搶來的山櫻桃有關呢!

PS:許多許多許多年前,我騎單車往合歡的清晨,路旁的一排櫻花正綻放著,看到一整群小小的冠羽畫眉像蜜蜂般把嘴巴伸進去櫻花裡,我想知道牠們在吃什麼好料,把單車停在一樹粉紅下,摘下一朵滿是露水的櫻花,放在嘴裡吸允,原來小鳥知道如此天然甘蜜,這留在心中香甜的滋味,終於發酵成鄒族的櫻桃酒,我也喝的爽快。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這些身影
這些終日面對藍天白雲的眼神
堅誠樸著的腳步
層層疊疊
交織成旅人生命背景的一部分
雖然有時旅人會在風中
迷路
在每個旅行轉彎處
旅人如何看見?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已經習慣你的身影出現在我身邊
我已經希望,當你見到我時,會快樂飛奔而來,讓我擁你入懷
你回眸山景,專注的眼神,讓我看見英姿煥發的神氣
你啊你,總喜歡溫柔的親著我的手,
但又不喜歡停下來讓我好好拍下你的俊俏、無辜又有些憂鬱的模樣



我不知道為何你喜歡跟著我們上山,而且只願跟著我們,我們沒有香腸、萬巒豬腳或是任何一種肉類,天未亮,你已在房門口徘徊催促著我們快點動身,大家在夜半二點已整裝出發,你仍然守候著睡過頭的我們,興奮地陪我們走向你常來的山徑。我們停下來了,你會回來看我們還在不在,你不顧其他山客同樣熱情相待,只為了和我們一同走過斷崖,岩坡。


我們步伐緩慢,只有爬岩時,才有可能在你前面,你不知道我們要走到哪裡,但還是絞盡腦汁追尋一條與我們同行的山徑,看著你猶豫,看著你皺眉,聽著你略帶傷心緊張的呼喊,你真是一個笨蛋,昨晚強拉你進房,難道你不知道我不想讓你孤單?

看著你最後獨自越過幾乎快90度的岩坡,真想抱緊你的勇敢,只可惜我的背包裡沒有香腸......在玉山東峰頂聽到你在岩壁下傷心的哭了,我呼喊著你,你安心一會兒,知道我們還在,但過不了多久,又聽到你哀怨又緊傷的哭聲,只想讓你快點看到我們,我們不會離你而去的呀!

你踏著有些疲憊的腳步回程,回到你熟悉的路徑,我們也會和你一樣,回頭看看你在哪裡。我們停下來休息,你則選擇可以避風的矮灌林,安靜的躺著休息,等著我們繼續前進。第一次見到你,你也是如此安靜的躺著。

又回到你熟悉的山頭,對你而言,這也是一份親近,有多高對你並沒有意義,而是你想來。在山下,我問東埔山莊的大哥:你會不會跟我們來?他說:那要看你的意思,我現在終於知道,這是你平常的娛樂之一,你也會看著遠方的山,天邊飛動的雲朵,追逐出現的動物。

第一次與我們相遇,你就喜歡我們,對不對?所以你從未對我們憤怒的吼叫。

從早上六點到下午六點,即便很累,你也願意等我們,雖然你無法像第一天時又跑回來找我們,在遠遠的前方,你的回眸,看到我們才又安心往前的步伐,讓我感到彼此在乎地走到這條山徑的原點。

Kuma,你真的很喜歡和我們在一起,對不對?

(Kuma是東埔山莊阿Vai大哥的狗,到東埔山莊的隔天,因為封山無法入園,我們就到處散步,那時他已陪著我們,還在半路兇狠的追一台歐豆拜狂叫,天空下起滂沱大雨,牠淋得一身濕,我們也是.等待三天後開放入園的第一天,牠跟著阿Vai開的接舶車狂奔到登山口,出發時沒看到他,我以為他自己先走到排雲或跟阿Vai回去,沒想到一段路程後,看到他衝出草叢,微笑的看著我們,興奮的搖著尾巴)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