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構想女性登山專題對我來說是一種"社會實踐",在台灣山岳編輯會議裡,我特別強調,這個想法的基點是不再塑造只有"豐功偉業"的人(女性)才能在專輯裡出現,因為這樣仍只有一種英雄主義的價值系統在公共論述裡被強化,所以我希望執行後的結果,可以看到更貼近女性經驗的過程與心情,讓不同女性的聲音可以穿越主流論述,然而這中間仍有許多協商。

在討論時,已出現了一些性別刻版印象:

1. 有人認為,女性登山是為了減肥,保持身材
2. 登山是沒有性別的(如領隊的角色一定要權威,要命令。如果不會這些,是自己不會當領隊,跟性別無關)
3. 推薦女性的路線,要讓女性可以美美的上下,不流汗的下山。

當時我和美涼試著回應這些觀點與女性經驗的落差,但到最後我們二人只有相視而笑。有趣的是,那天我穿著一身橘紅的洋裝開會,讓編輯們盟生要在封面擺上各個部落格格主的照片,並且說這將是台灣山岳有始以來開創性的封面設計,所以在邀稿時,特別要求每個人一定要繳交封面照至少3張。當時副社長問我:妳平常會穿這樣上班嗎?這一個問題也喻意著對登山女性日常生活裝扮似乎已固化在"登山的人"大概會如何穿著的想像裡。

*關於這些各具特色,以BLOG書寫登山經驗的女性*
(有興趣了解內容者,請自行購買台灣山岳雜誌74期)
其實一開始我並沒有想到要自己邀稿,原本想只是提供些許想法,由他人執行即可,後來狀況清楚後才知道要假裝自己是”記者”,開始找部落格、找人。

由於編輯部要求十個BLOG要各具特色,所以我必需選出十個富有個人特色(與登山經驗相關)的女性版主,不過”人氣”的多寡並未列入考量裡。

腦袋中浮現的版主除了幾個原本認識的三個格主外,其中有幾個是請熱心的植物學家和Leontsai幫忙推薦的,他們可以了解我要找的女性,而且常逛blog,其中還有重覆的人選,還有一些則從其他版主的連結或好友的好友中找尋,幸好圓恩最後也幫忙推薦一位,不然在短短二個星期內要找到人完成邀稿、完稿,實在很趕。

這些女性部落格版主的登山年齡從未滿一年到二十多年,比較難找的是已經結婚生子,又有寫部落格的女性,所以我特別興奮能找到有關”母親”的登山話語。因為必需呈現不同的特色,所以事先要閱讀她們的登山經驗,再一一與大家溝通書寫的方向。

這些部落格版主並不是每個都是剛強勇猛的形象,或是爬了很多百岳,而是我看到在她們的文字或攝影作品裡,有著對山豐富又細膩的情感,對自然有所關懷,或者將自己登山熱情享給他人,願意呼朋引伴,處理山下行政聯絡事物,也看到了有些女性願意面對在山裡的挫折,訴說山中心事。

譬如說我聽著珊珊細訴著身體原本柔弱的自己,如何被山路上的小花小草吸引而走進山林,我感動著,終於,我不再聽到只是在比速度,或說自己可以背多重的話語。

*關於路線*
從一開始,我和美涼就不認為有什麼路線特別只適合女性前往,如此會弱化成女性只適合去一些輕鬆、沒有挑戰性的路線。經過一番討論的結果,則由十位BLOG格主推薦3條,再由其中選出十條路線。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朋友問我:只能選有關百岳的路線嗎?我很高興的說:選自己最想再去,印象最深刻又迷人的路線即可,所以被選出來的是這些女性喜愛的路線,有趣的是”玉山”並沒有列在這十位的推薦裡,我想也許是太難申請到入園證。

各個推薦路線的介紹中,可以看到從女性的登山經驗裡如何詮釋這些各具特色的山野。這十條路線其中有四條是以古道為主,恰巧也能呈現這些路線的歷史意義,而不只是”路線”或”風景美”而已。

編寫十條推薦路線對我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原本以為大部分的路線我都走過,有些去2~3遍以上,應不難寫,但在有限的字數裡要呈現重點介紹,實難下筆,發現我對這些路線又極其陌生起來,原來我如此不了解這些山林,亦或是早期的我,根本沒有書寫”山”,所以不知如何轉化。

*關於主文內容*
對我而言,最感動的是在溝通的過程中,同時也經驗每個女性對山不同的情感與心情,了解一些女性在主流登山價值的登山環境中所體驗的焦慮(包含登山與書寫)。曾有一次與麗螢談到,山岳書寫的風格應不只有描繪大山大水的氣勢磅礡或是突破體力挑戰種種風格而已,內心情感與自然/山的交會是如此豐富的森林,卻不那麼被以往的主流論述所認同(如台灣山岳裡不會有這種文章出現)。所以跟大家溝通的時候,最高興的莫過於試著跟大家說:不要管別人怎麼想,寫自己的經驗,心情與書寫的心得。

用自己的話語,把自己與內心的山寫出來。書寫時,每個人會回想過往登山的種種與自身生命經驗的關聯。有些人會認為自己的文筆不夠好而開始擔心與焦慮,有些人要思考如何把豐富的登山體驗與山的互動在短短的字數裡呈現,我很高興這樣的書寫行動能讓女性有機會在公共傳播媒體中,相對有一些賦權的力量在,並且她們的書寫風格各有其特色。

*關於封面照*

後來並沒有把”開創性”執行在74期裡,一開始我覺得對大家很抱歉,因為大部分的版主並沒有像如編輯部要求:看起來要美,人要清楚,要身穿登山裝備,又要可以去背景的獨照。有些人幾乎找不到這種規格的照片,或者在山上很少拍獨照,所以還得四處跟朋友”索取”;有些朋友會直接反應,在山上大都一副踉狽樣,怎可能有美美的那種?我覺得尋找的過程很有趣,連四周的朋友都因這個專題而努力,幸好最後在內頁裡刊載花了很多時間挑選的獨照,我才不會對不起那些辛苦找照片的朋友。

不過對我來說,我不太希望自己的姓名和blog有所聯結,更加不願意自己的個人照清楚曝光,也許等到50歲以後,刊登年輕時的照片,才會有歷史感。


這篇專題的產出,試圖以女性登山的書寫經驗勾勒出能夠讓女性主體發聲的山徑,對我個人而言,也算是一種閱讀”理論”後,在行動上的具體實踐,讓我在枯燥痛苦的寫作過程及長時期發呆又要趕稿中,還能產生點對女性有積極作為的事.
如同”小鳥”所言:
那種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還是讓我覺得很開心,而且我周圍的朋友也有開心到!

特別感謝蜍、阿諾、小鳥、紫娟、琬瑜提供一些路線的相關資料(地圖、交通、注意事項因字數關係並沒放進去職),另外植物學家還幫忙畫了兩張地圖,沒有註明到也深感抱歉。

ps:九月一開始上班,我已經比狗還累,昨天連喝了兩杯咖啡和一缶蠻牛照樣趴在桌上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岱 的頭像
    小岱

    wind1717風言風語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