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辦理簽證**

  • 到巴基斯坦香港辦事處官網下載簽證申請表(一式5份/可正反面印同1張/每份附半年內近照)
  • 銀行財務證明(英文版/有10萬台幣以上)
  • 在職證明(英文版)
  • 航班電子機票影本
  • 行程表英文版
  • 健行公司邀請函/健行公司執照/負責人證件
  • 健行申請表(巴基斯坦健行公司會寄)PA
  • 護照正本/影本
  • 身分證影本
  • 回函信封袋
  • 簽證申請表需向法院公證處或民間公證人申請公證證明
  1. 法院:750元
  2. 民間公證事務所:750或1500元(需事先預約)

以上單位要能簽署英文文件的公證人資格才可以,一定要事先詢問

  • 申請公證證明時需備妥
  1. 簽證申請表
  2. 護照
  3. 身份證
  4. 貼照片的地方都蓋鋼印(照片貼了10張)

巴基斯坦簽證如何辧理 巴基斯坦簽證如何辧理

 

 

國際快遞: 巴基斯坦領事事務局香港辦事處

Consulate General of Pakistan

2801-03 Shui On Center,

6-8 Harbour Road

Wan Chai

本次是用郵局國際快捷(附硬紙套),文件用塑膠套包,再用牛皮紙袋裝

 

文章標籤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基斯坦簽證難

全球190多個國家都可以線上申請巴基斯坦電子簽證

唯有2個國家不能,印度+台灣(這樣不就承認台灣不屬於中國的一部分?)

 

印、巴長久以來有宗教認同衝突和喀什米爾領土爭議,但臺灣是因為中國的關係,從二戰後,中國的南向政策資助貧窮的巴國大把大把的銀子💰,連中國不喜歡的米國,巴國人在從小耳濡目染下,也跟著不喜歡,但至少米國人可以橫行全世界。

 

總之,無法線上申請,加上不友好關係,申請簽證的難度也增加。在網路上耙了相關資料,巴國香港辦事處似乎對台灣人的申請還蠻友善的,除了回訊息,更會找你剩下的費用。曾經一度想是否由旅行社代辦比較保險,但是代辧的費用高達台幣6000元/人以上,還是自己做足功課省錢。

 

為了搞清楚如何申請,我還查到呂果果的電話,想說他們才去過,應該清楚,但果果說他不是自己辦的,所以也不清楚……

 

這就是天意,為了省錢,一切只能靠自己!

 

由於要等旅行社的相關邀請函等資料寄送過來之後,我們才能申請巴基斯坦簽證申請書公證證明,網路上的資料眾說紛云,為求安全起見,我還是想方法聯絡香港巴基斯坦領事局辦事處,包含在臉書粉專上留MSN(未回),寄e-mail( 後來發現已接收),當然,一定要打電話,在上班時間內,我幾乎打了官網上每一個電話,為什麼?因為沒有一個電話專線可以接通,最後都是「這個電話語音留言已滿」,所以每通不僅沒人接,還是要付費。

 

所以,我卯起來每天打,每個時段打,甚至還想是否穆斯林可能去祈禱,還特別避開可能時間,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讓我打通了!

有人接,確定是寄送到官網的住址無誤,且說明要辦理健行簽證,表格如何修改以及問清楚需要何種文件及數量後,辦事員告訴我要每繳HK$800。 

我越想越不對,如果3個人的護照/簽證一起寄回台灣,為何3個人要都要繳HK$800?

不死心的又打電話幾次,終於又不小心讓我打了進去,說明官網上寫每人HK$400,即便加上國際快遞,也不需要每人HK$800⋯⋯。

總之,疫情3年,也讓這裡的辦事員對於收費沒有統一的「標準」?

最後確定不需每人HK$800 

但因爲學長E的簽證申請表格在法院公證時沒有寫上聯絡電話,我手寫補上,不知道會不會被刁難,因為我和另一個學長都是用打字的。所以只好再跑一趟銀行,郵寄回函的費用多增加HK$100。

明明都已經寄範本參考了,爲什麼還無法事先看清楚…?!

檢查完每個人的相關資料後,我相當寫一封信附在申請文件裡,說明我們要申請的是「trekking visa」,還𧫴慎的將所有資料按照排列一一列出外,還將巴國香港辦事處官網上所列的資料截圖,再一一打勾,最後說明信封裡裝了多少港幣。所以並非只是將所有資料寄出而已。這點在日後相當重要,證明我們在申請的過程已說明visa類別為何,雖然最後伊斯蘭瑪巴德官方仍然因簽證問題而無法得到邊境的入山許可。

寄出之後,當然又是契而不捨的打電話,通知香港辦事處,同時又得追蹤郵件是否被簽收。雖然我在信中已提到若是收到資料請回覆,但等了幾天,-樣了無音訊,唉!又得不斷打電話,當然又連續打了幾天,才又好像上有天保佑般的有人接起電話。

 

在電話中,我再次強調我們3人要辦理的是健行簽證,更謊稱其中有1位6月要去日本出差,希望在6月初可以收到回函,因為需要護照正本。

 

一個星期之後的下午,手機的未接來電出現香港來電,結果我沒有接到,再回撥幾次當然是無人接聽,心想如果有問題,或要通知什麼,可能會打给2位學長。

果然,學L接到電話,他只回答ok ok,對方就掛了…… 

而另一個學長E手機忘記帶,但沒有香港打過來的電話。

雖然無法從學長口中得知香港來電的主要訊息,但至少知道應該不是資料的問題,也許是想確認我們給的電話是正常,有人接,再將資料寄回。不出所料,過幾天後,L學長就說他沒有訂購國外商品,但是有國際包裹通知打電話给他,應該是簽證和護照寄給他了。

拿到簽證之後,看著這張得來不易的簽證,簽證類別上寫著「tourist」,並沒有直接寫上trekking,當時我心中閃過些許不安,當下真想自己拿原子筆寫上trekking。趕緊傳給健行公司看,打電話確認簽證類別只有寫上tourist,但貼簽證那張公證表格上已註明申請trekking visa,這樣應該可以吧?

「恭喜得到簽證! 表格上有說明應該可以」   

最困難的簽證完成了,最後再處理換美金、裝備、藥品及保險,等待出發~

雖然有3年未岀國,但在國內也沒有少玩到,在一種奇怪的氛圍下,對於疫情後出國竟然沒有特別嚮往。提醒2位學長再次參考健行公司提供的裝備清單,做好準備,因為健行天數至少2星期,而且務必要準備預防高山症及止瀉藥。

 

**關於海外登山險**

請參考https://www.fubon.com/insurance/b2c/content/activity_insurance/index.html

因為巴基斯坦被列為紅色警戒區,所以不是每間保險公司都可以承保,富邦產險的保額上限也才300萬,但至少有緊急救難。除了登山險,還加保旅平險,因疫情影響,機場缺工,行李不見的比例還蠻高的。

文章標籤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冢治虫的佛陀:美麗的紅色沙漠

http://youtu.be/VqnFoz_Mfyw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計行程》

傾埕之美

台北市都市更新處, 水越設計, taipei urban renewal department, AGUA Design, CITY YEAST, 大稻埕, dadaocheng, dihua street, 迪化街

  去程: 10:10北投捷運站-10:30中山站à步行至10:50永樂市場

l  11:00-12:00 永樂市場古早味

l  12:20 大稻埕碼頭集合-12:30大稻埕碼頭附近古蹟解說-13:30藍色公路-14:30關渡碼頭-步行至關渡捷運站-北投

**任務1-小吃特搜(配合社4-2單元)<訪問店家,特推小吃>

**任務2-分組(5~6人/組)自行走到大稻埕碼頭(12:20集合)

**任務3-藍色公路歌PK歌

 

 https://www.google.com.tw/maps/place/%E5%A4%A7%E7%A8%BB%E5%9F%95%E7%A2%BC%E9%A0%AD/@25.05889,121.5145996,16z/data=!4m2!3m1!1s0x0:0xedacdc3401c522bd

 

**旅人茶房**

http://www.tteacafe.tw/

**台北街角遇見設計**

http://www.cityyeast.com/

都市酵母 cityyeast 台北市都更處 大稻埕 百珍圖 百年巡禮 2011, AGUA Design, 水越設計, 迪化街 dadaocheng, Taipei

大稻埕讀白 / 
邀請文字、生活敏感的藝文工作者,針對大稻埕的不同面向進行圖像與文字的創作,以圖文呈現大稻埕的過去與現代,紀錄大稻埕百年來的生活切片。交織的現代心生活,製作成電子書,放置在百珍圖海報上,民眾可隨時讀取閱讀,向下扎根百年巡禮的深度。

 

都市酵母, city yeast, AGUA Design, 水越設計, taipei, taiwan, dadaocheng, 大稻埕, 迪化街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0集『賣台?後藤桑の如意算盤 淺談日治初期的「台灣賣卻論」』

http://youtu.be/eHTV_Xdrkp8

第0.5集 小單元-『鴉片』

http://youtu.be/-0-4qFRBjGI

 

『鬼島現代化!劉銘傳與蔣經國,的中間。』臺灣吧-Taiwan Bar 第1集

http://youtu.be/ye_VrUHSJ4E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山?轉心?

不知是否因為八月才到西藏的關係,我看不到如以往綻放在高原上各種不同的花朵

心中難免有些愁悵,這樣湖就顯得孤單許多

我們的西藏嚮導天津.尼瑪不太誠實,也把我們當「內地人」隨便呼嚨,拉車的時間已夠長了,

而他老是錯過好看的景點停在不怎麼樣的地方讓我們拍照,

更不用提他是如何「照顧」隊員,我們只好更自立自強,自求多福。

同行的夥伴淑貞曾說:「轉山,不如轉心!」

很多時候,不知何因,我看見自己心中的憤怒!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age

(http://taisoci.blogspot.tw/)

 

日治時期之歌

民國時期之歌

1945年 兩顆原子彈 結束了二戰 台灣被歸還 日本人離開 政府來接管 族群分兩半

語言有障礙 人民很無奈 二二八事件 造成了傷害 衝突就展開

 

三十八年 政府戰敗 撤退到台灣 實施戒嚴 剝奪人權 電視只有三台 戰後的台灣 定期舉辦 選首長民代

七十六年 宣布解嚴 台灣人民很High 廢除了報禁 成立政黨 建立電視台 八十五年 總統民選 李登輝 和連戰

為了誰努力 娶女瓜呆 請帖一張簡單 花二三十萬 給老瓜呆 我來賓掰掰 為了誰努力 娶女

瓜呆 請帖一張簡單 花二三十萬 給老瓜呆 我等你來 戰後的台灣 物價飆很快 雞蛋要九塊

 

耕者有其田 農民較甘願 生活有改善 在四零年代 美國經援來 提供麵粉袋 為穩定物價 台幣要更換 一塊要四萬(閩)

香蕉王國 鳳梨罐頭 外匯較好賺

十大建設 工業發展 外銷到全世界(全世界為閩語) 高科技發展 資訊時代 電腦MP3 科學園區 遍佈台灣 培養科技人才

文化的變遷 不同語言 上海和四川 飲食習慣 都不一樣(閩) 北中南 新興的教派 祈求平安 教堂做禮拜

失業津貼 健康保險 社福蓬勃發展 設大專院校 九年國教 全民學到老 新的時代 珍惜現在 美麗島 有未來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

《我是油彩的化身》台灣美術巨擘-陳澄波 http://youtu.be/8Yx4dULO_jw?list=PL8F9ED7E186F94D3D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562/tony0562.html

 

晚清時期,劉銘傳主政台灣時,曾設置「西學堂」,嘗試引進西方近代教育的體制,但 因主政時間不長,劉銘傳去職後,新政多遭擱置。台灣真正實施普及化的西式教育,是從日治時期開始。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正式領有台灣,日本教育家伊澤修二來台,擔任總督府第一任的學務部長 (相當於教育部長)。伊澤修二是日本明治維新時第一屆公費留學生,學成歸國後,在1890年創立 「國家教育社」,呼籲日本實施國民義務教育。台灣總督府成立後,伊澤修二即發表《台灣教育意見書》, 主張以免費義務教育方式來普及日語,以有效統治台灣。台灣總督府欣賞其意見書,邀請其來台擔任總督府學務長。

同年,在伊澤修二規劃下,總督府在台北市士林的芝山岩(芝山巖) 的惠濟宮設立第一所「國語傳習所」,招收台灣子弟入學,學習日語。芝山岩國語傳習所即今日士林國 小的前身,是日治時代台灣教育的發源地。

不料,次年初即發生「芝山岩事件」(日本人稱為「六氏先生事件」),芝山岩國語傳習所的六名日籍 教職員遭到抗日群眾的殺害,伊澤修二因未在芝山岩學堂,而幸運逃過一劫。事後,總督府在芝山岩設立神社, 接受學生參拜,並視此地為台灣教育聖地。當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親自題字立碑以悼念遇害的教職員。

圖:宜蘭南澳「蕃童教育所」(國語傳習所)

 

1897年,伊澤修二離台。這一年,日本在各地增設14所國語傳習所。1898年(明治31年),總督府將 「國語傳習所」改名)為「公學校」(相當於現在的小學),專供台灣人就讀。日本人的子 弟則進入「小學校」就讀。

這種台人、日人隔離就學的教育措施,總督府是基於台灣納入日本領土時間 不久,台灣人不熟悉日語,因此採取權宜的隔離教育。「公學校」、「小學校」使用的課本教材 不同,「公學校」的教材較淺顯,內容不如「小學校」。雖是權宜的措施,卻形成台人與人日之間 教育的差別待遇。日本人就讀的小學校獲得官方提供較佳的教學資源,形成日後升學競爭的不公平。

當時,「小學校」是由總督府出資設立,而「公學校」是由各庄街役所(公所)自行籌措經費。這是因為 日本領台之初,軍費浩繁,總督府財政困窘,無法大量設置「公學校」。各庄街的「公學校」,總督府只 負責教師薪資,學校校舍及行政經費須由各街庄自行負擔,能負擔得起的街庄,才准予設立「公學校」。

有些街庄的地方父老,為了使子 弟有機會接受教育,或者慨慷捐出私人土地做為學校用地,或者捐款集資興建校舍,直到今日,我們仍可 在一些成立於日治時代的國民小學校園內,看見這種捐修建校的紀念碑,見證了這一時期的教 育史註1

當時,原住民兒童的就學率遠高於漢人兒童的就學率註2。 這是因為日本人為了加強理蕃事業,使原住民能歸順日本政府,因此總督府相當重視對原住民的教化,當時設置 的「蕃童教育所」與「蕃人公學校」,都是由官方出資,免費讓原住民兒童入學。教材的內容則較簡易,修業的年限 也比一般「公學校」較為縮短。

 

大稻埕公學校(1896年),今日「太平國小」。 角板山(桃園復興鄉)「蕃童教育所」。

 

圖:台灣總督府醫學校(1899年)

 

初期除了設立「國語傳習所」之外,台灣總督府也設置「國語學校」。「國語學校」分為「國語部」及「師範部」, 前者是以學習日語為主的中等教育(初中程度),後者主要是為了培養「公學校」的學校教員,因此以招收台灣籍學生為主。

後來總督府將「國語學校」改稱「師範學校」。至1919年(大正8年)時,分別設有「台北師範學校」及 「台南師範學校」。

此外,台灣總督府為了解決島內迫切的公共衛生及醫療環境的問題,特別注意醫學人材的培養。1899年 (明治32年)時,設立「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專門招收台灣人子弟,實以醫學教育,修業五年。

1919年以前,日本在台灣實施的教育情況大致如以上所述。優秀的台灣子弟從「公學校」畢業後, 除了赴日本留學以外,在島內的主要的升學管道極為有限,一是進入「國語學校」師範部(後來改稱「師範學校」), 畢業後擔任公學校的教員(例如台灣作家吳濁流); 二是進入「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後成為醫生(例如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 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 台灣民眾黨的創立人蔣渭水,都是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

1919年以前,「國語學校」師範部及「總督府醫學校」是當時台灣的最高學府,也是培養 台灣知識份子的搖籃。由於這樣的背景,日治時代前期的台灣社會, 教師與醫生是主要的知識份子,普遍受到社會的尊敬;特別是醫生的收入高,更成為台 灣人羡慕的職業。許多家庭都以栽培子弟進入總督府醫學校就讀為榮。這種社會風氣延續至今 ,許多父母仍以子弟考上醫學院,培養子弟成為醫師為榮。

當時總督府為普及國語教育,需要大量的師資,因此國語學校的師範部採公費制(政府負擔學費), 畢業後又有教職保障,因此也成為貧苦台灣子弟所嚮往的出路。因此,升學考試的競爭相當激烈。

 

台北師範學校。 台南師範學校。

 

圖:台中中學校(1915年)

 

1895至1919年之間,較著名的教育事件是「台中中學校」的成立。1914年(大正3年), 台灣士紳林獻堂等人鑑於國內一般教育僅至「公學校」及「國語學校」的國語部,又都以學習日 語為主。因此結合台灣士紳,希望創辦一所專供台灣人就讀的中等學校。

在林獻堂 的倡導下,除了霧峰林家出資最多以外,台灣各地富賈如辜榮顯(鹿港辜家)、林熊徵 (板橋林家)、顏雲年(基隆顏家)、陳中和(高雄陳家)等人都慷慨捐資。當建校的經費籌措已足, 總督府卻不願讓台灣人創立自己的中等學校,遲遲不核准設校的申請案。

最後的妥協方案,則是由林獻堂等人將建校的資金捐贈給總督府,由總督府於1915年創辦公立的「台中中學校」。

「台中中學校」是日治時期第一所專收台灣人的中等學校(高級中學),即今日「台中一中」的前身。 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在台灣主要城市設立中學,日本人多就讀「一中」,台灣人則就讀「二中」; 唯獨「台中一中」例外,以台灣學生為主,日本子弟則就讀「台中二中」。

1919年(大正8年)1月4日,總督府首次發布《台灣教育令》,開始較有系統的建立台灣 各級(初級、中級、高級及職業學校)教育系統,但還是採雙軌制,日本籍學生的教育依據日本內地法令, 而台灣人就讀的學校,教育內容仍比日本同級學校程度低,修業年限較短。

 

這一年,日本首次指派文官背景的田健次郎就任台灣總督。田健總督為因應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世界各地興起的「民族自決」的思潮,統治採取較開明的作風,逐步取消台日教育的隔離 及差別對待。田健治郎任內,致力於公學校的增設,以普及初級教育。

1922年(大正11年),台灣總督府頒布《改正台灣教育令》,實施「台日共學制」, 初級教育仍維持台日隔離教育(公學校、小學校),中等學校以上則採台日共學制。

這樣的措施看來立意雖佳,強調教育平等,台灣人也可報考原本只收日本學生的中等學校,然而由於 中學入學考試都以日文作答,台灣人就讀的「公學校」,教材較日本人的「小學校」程度低, 因此入學考試往往無法與日籍學生競爭。雖然台灣學生在初級學校占了絕大多數,但中等學校及高等學校的 學生卻以日本籍學生占多數。只有以招收台灣人為主的「總督府醫學校」及「師範學校」才有較多的 台籍學生註3

1922年,《改正台灣教育令》實施後,雖然台灣島內的中等學校及高等學校日漸增多, 但由於台籍學生處於升學競爭不利的情況,錄取的學生以日本人為主。因此,不少台灣人只好選擇前往 日本國內升學,形成赴日本升學讀書的管道反而比在台灣參加升學考試還容易的特殊現象。

 圖:台北帝國大學(1928年)

 

隨著台灣的產業逐漸發展,對於農工商業技術人材的需求增多,職業學校也成為總督府規劃教育的重點之一。

1917年,總督府成立「台北商業學校」(今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1919年,成立「嘉義農林學校」(今國立嘉義大學), 專門招收台灣子弟為主。後來又增設「宜蘭農林學校」及「屏東農業學校」。工業學校、水產學校也都陸續增設。 這些日治時期成立的學校,在台灣光復後,校名或有變更,但大多延續至今。

1928年(昭和3年),總督府成立「台北帝國大學」(今國立台灣大學), 成為日治時期台灣唯一的一所大學,也是台灣的最高學府。 台北帝國大學配合日本南進政策, 以研究台灣、華南及東南亞(南洋)等地的人文為研究重點,初期設立「文政」及「理農」兩個學部,後來陸續增設醫學部、工學部。 就讀的學生以日本人為主,台灣學生人數極少,且多集中於醫學部(原「台總督府醫學校」)。

1930年代,台灣教育制度最值得一書的是實施了國民義務育。當時全台各地兒童就學率逐漸提高,全面實施義務教育的時機 已成熟,於是總督府於1939年(昭和14年)制定《義務教育實施要綱》。1941年,總督府廢除「公學校」、「小學校」 的差別待遇,一律改稱「國民學校」。

1943年,總督府正式實施六年國民義務教育,屆齡學童強制必須接受義務教育。至1943年底,全台共有 1099所國民學校,小學生932,525人,兒童就學率達71%,在當時的亞洲僅次於日本國內,已接近歐美國家的水平。

日本統治台灣,所有的教育投資固然是基於殖民統治利益的需要,其高等教育明顯地排擠台灣籍學生,造成台灣人受教育機會 的不公平待遇。然而在初級教育方面,由於國民教育的普及,消除文盲,提高人民素質,也為台灣社會的現代化,奠定了相當 的基礎,這是不可否認,且應予肯定的歷史事實。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image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