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不丹中部
TrongsaNabji Trail2006年才開放的健行路線。最初我選的路線是從Paro走到首都ThimpuTrail。但到出發前2~3個月旅行社才通知我們此路線在冬季不開放(其實我當時看了一下林相與氣候,是旅行社找不到嚮導願意帶冬季健行吧!而且他們的trekking equipment
實在不怎麼樣。)和旅行社來來回回討論了好幾次,終於選擇這條路線,雖然海跋不高,但卻落實生態旅遊的精神,而且所得的觀光收入會直接滙入當地社區發展協會。因為旅行社一直說選這條路線他們得多花很多費用(不丹每天的規費是固定的,等於他們少賺)

來到藥師佛的淨土,總是待在旅館裡是一件可惜的事,必竟,在台灣大家已經擁有"什麼都有的生活"。如果沒有健行,就失去一次與這片土地細細聯結的機會。每一天我們得以有機會與不同部落的人相處,部落的人也會將我們的行李搬運到下一個村莊,然後再回去。點著篝火,輕啜當地釀的酒,聽著村民們圍在溫熱的火堆旁與我們分享的歌,台灣的伙伴終停止喧閙的心,讓所有在這片淨土之上,對蓮師的禮讚流入心中。



村民們幫我們送行李到營地後,

等我們全都安全到達了

就一起在營地與大家道別,拍完照後,

昨晚代表送伴手禮的阿公忽然掩面而哭

看著他們牽著馬,沿著原路回早上出發的村子,
眼看著他們的影子越來越小

我也哭了,

這一輩子不知道還有幾次可以跟這樣純樸的人類相遇

雖然有伙伴說那是他們的工作

但我相信

阿公當下激動而不捨的眼淚

不是工作手冊裡的"服務"項目


Introduction:

The Nabji Trail is an ideal post-harvest/winter trekking open from October up to the end of March. The trail is set out in Jigme Singye Wangchuck National Park , a park with an ecological rich environment. The park, located in central Bhutan , is also home to several cultural rich agricultural villages. The trail is a six-day low-altitude trek (between 693m/23100ft and 1,636m/5453ft) through six different villages located inside the park. Starting point Riotala (1060m/3533ft) and final destination Tongtongphey (1061m/3537ft) are two small villages along the Trongsa-Zhemgang road, situated in the buffer area of the park at the east side of the Mangde Chhu (river).

On this trek, you will possibly see the Golden Langur (Trachypithecus geei), one of the rarest primates, which can only be found in Bhutan and neighbouring Assam . Jigme Singye Wangchuck National Park is also home to the endangered Rufous-necked Hornbill (Aceros nepalensis). More so, the trail is a superb place for birding (common mynas, blue-fronted redstarts, long-tailed shrikes and Eurasian sparrows, to name just a few common species, but spotted are also serpent eagle, golden-throated barbet, and the yellow-bellied flowerpecker) and has a wide variety of plants and flowers found in this Himalayan area (from Chir Pine, broad-leaved trees and Bamboo, to Rhododendrons and wild Orchids).

Besides the natural beauty of the area, the area also contains cultural history, witnessed among others by the presence of a commemorative pillar in the temple of Nabji . The pillar symbolises the occasion that peace was negotiated between the two kings (King Nauche from India and King Sindu from Bhutan ) intermediated by Guru Rimpoche in the eight century. Along the six day trail more traces of Guru Rimpoche’s presence during those days can be found.

The last two days of the trek will go through the homeland of the Monpa people. The small traditional villages of the Monpa community are scattered on the slope overlooking Mangde Chhu. The Monpas are thought to be the first settlers in Bhutan , the Mangde Chhu valley representing one of the earliest areas of settlement in Bhutan . The Monpas practice a mix of animistic shamanism and Buddhism. Monpa refers to “the people of darkness? referring to their isolated position in the past. In general term Mon refers to people without religion that symbolises period before the advent of Buddhism in Bhutan . They were originally hunters and food gatherers and their culture, tradition and practices are intrinsically linked to the forest around them. They are traditionally cane weavers and bamboo crafters, using their skills for house construction, making baskets and other household items.


Community Tourism:

The Nabji Trail supports the park management in their efforts to conserve nature by creating more awareness on natur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through tourism awareness programmes and by introducing socio-economic benefits. Specific measures are put in place to maximise socio-economic benefits and minimize negative impacts from tourism development to support the livelihood of the local community in the area and to create more awareness on natural,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issues.

The trail itself has been in use since long by the villagers themselves, who use the trail to commute between villages. A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put in place where tour groups have to carry their non-degradable waste out of the park. Waste can be disposed of at the end of the trail, at the Park Range Office in Tongtong fey, where an incinerator is build. This incinerator is not only for the benefit of tour groups but also the local community.

The trail has been developed in such a way that community will have the sole responsibility to manage and provide services. The service package includes community camping sites with basic facilities (Nimshong, Korphu, Kubdra and Jangbi) or with bucket shower/hot stone bath facilities (Nabji), local lunches, tea or meal. The rates for these services are standardised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communities and the tour operators and tour groups. Each village has a Tourism Management Committee (TMC), as appointed by the villagers. The TMC will monitor and control the services, revenue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through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Fund (CDF). The revenue so generated will go directly into CDF bank account.

On rotation basis,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villages generate income through portering from village to village, assisting as cook, or village guide. Other activities generating income for individuals by developing tourism in JSWNP include cultural performances, sales of crafts, vegetables and oth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TMC decides the deposit on certain percentage of the revenue generated from the individual tourism activities such as portering, guiding and cooking into the CDF bank account. The accumulated fund can be used by the communities for their village development activities, children education and expans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tourism related infrastructure. The fund can be used to support initiatives which involve those who are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tourism development (especially children and elderly).

 


Accessibility:

Nabji Trail was officially opened  from October 2006. Best time to visit the area is from October to March. The Pilot Community Tourism Steering Committee has set specific dates to visit the park (only one tourist group can visit at a time). Bookings can be made through a Bhutanese tour operator who will arrange reservation of park permits and prepare the necessary road permits. A maximum number of 11 people per tour group are allowed on the trek (incl. the FTO tour guide if any). The community will offer a service package that includes campsite, porters, village guides and cooks. Others services and products offered are a cultural program, handicraft made out of cane and bamboo, vegetables and firewood. Basically all the campsite have more or less the same facilities such as camping ground, toilets, shower, kitchen and a mini theatre (two campsites) for cultural program. A minimal amount will be charged on top of the services provided, which will go directly into CDF.

The trail’s start and end is located at the road between Trongsa and Zhemgang. Therefore Trongsa is a good ‘base camp’ to start the trek. Not only because of its close distance from start and finish of the trail, its accommodation facilities, and its perfect location between Punakha and Bumthang, but also because of possible visits to Trongsa Dzong and its Ta Dzong (a watch tower which will be converted into museum). Kuenga Rabten, the old winter palace, can be visited along the way to or from the park.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今年在印度大家一起坐車時,幾乎是我坐在中間的位子
幸好這次記得帶暈車藥
然而從tso-pemaBir途中卻破功了,
還來不及消化吞進去的暈車藥,只能停車蹲在路邊哇啦哇啦狂吐
吐的噁心感會讓我不舒服好幾天,像生大病一場。
所以一直猶豫要不要那樣快的再跟朋友們到DharamsalaNorbulingkaK.M.P
因為2005年來此撲一場空,想一想乾脆圓一次緣吧!
這次終於有善心人士先讓我坐前面
只是看到大家在後擠得不太舒服的樣子,於是跟後面的大鬍子美國師兄換位子
咬緊牙根坐後面,至少大家都可以舒服一點
不知為何,原來坐在靠窗的朋友堅持換到中間的位置?
不過隔著一個位置,反而讓我有機會"用心"聽著另一個人在車窗旁輕輕哼的歌
當時很訝異,為何這個三分之二的歪郭忍會唱台灣的情歌
溫柔的歌,讓我覺得
窗外的風也柔柔的吹著,我想起陳昇二十歲的眼淚
也就這麼輕輕的哼著唱著,讓歌聲和窗外的輕風一起飛揚
這個歪郭忍忽然打斷風聲,不斷的問中間的朋友

妳喜歡聽什麼歌,喜歡誰的歌…Bra..Bra..Bra….

幸好他兜到一曲我很久很久以前也常哼的一首(只是我現在想不起來是哪一首)
隔著一個人,我們就這麼一起零零落落的哼著,
看著車窗外,除了風聲,一股淡淡的溫柔的歌聲隔著一個人繞到我的心裡
那時雖然覺得他是笨蛋,打斷幽靜的美好,而隔在中間的朋友正經八百
幸好他沒問我,讓我可以獨自感受如此隨性的片刻,

因為好久沒有這麼哼著歌,微微的暈眩讓我有一點微醺的錯覺
這是除了在星空之間,第二個在印度所懷念的美麗時刻
雖然如此短暫,但讓我想起自己也是個喜歡隨著風聲,胡亂哼著歌的人。

事後,中間的朋友發表高見,覺得對方是不成熟的童軍。實在不好意思承認自己也半斤八兩。有一顆赤子之心是一件美好的事,願意看到簡單又美好的事物。而且大部分純真的孩子都樂於分享,少年小樹之歌裡就有這麼一段話:"當你發現美好事物時,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分享給任何你遇見的人。這樣美好的事物才能在這個世界自由的散播開來。"

而且,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我想整天算計國事,如何用人的曹操也能體會簡單美好的事物如此短暫。不再用心思計較熟不熟的事,就乾了吧!唱了吧!

 哼著哼著,那天讓我想喝酒了~~   

哲學家史作聖也說:"每當我生命中真正有感覺的時,心中第一個流盪而出的,不是任何事物,而是詩歌….

 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氛圍,在這樣彎曲的山徑上,心裡的歌與詩真的就如清泉般流盪著。那是與本覺碰觸的剎那而感受的歡愉嗎?此時,我們也沿著河谷往Dharamsala前進。

我又想起余德慧老師在觀山觀雲觀生死一書中寫著渴欲與悲哀的歌的例子,人在宗教感的心靈世界,必須像舟子婆藪天拉著悉達多諦聽河水:

  他們諦聽。河水的多重歌聲在輕柔地回響著。悉達多舉目注視河面,見到盪漾的河裡有著許許多多的圖形。他看到他的父親孤零零地在為愛子而傷悲;他看他自己也在孤單地繫念著他那逃走的孩子;他看到他自己的兒子,也是形單影隻地在人生之欲的火焰上焦急地奔馳著。每個人都專注於他自己的目標,每個人都被他自己的目標牽著走,每個人都痛苦不迭。這河水充滿著苦惱。它在唱著渴欲與悲哀之歌,在不斷地向它的目標流去。

「聽到嗎?」婆藪天以他的眼神默然問道。悉達多點了點頭。

「好好聽吧!」婆藪天輕悄地說道。

悉達多盡心地細聽。他父親的圖形、他自己的圖形、他兒子的圖形,都流進了彼此之中。渴慕樂的圖形也出現了,也在向前流著,而高聞達等人的圖形也出現了,也都在向前流去。他們全都成了河水的一部分。這是他們全體的目標、思慕、欲望、痛苦;而這河的聲音也充滿著渴望,充滿著刺痛,充滿著無法饜足的欲望。這河向著它的目標流去。悉達多看出這河的行色匆匆,由他自己和他的親友以及所見過的每一個人所構成。所有的波浪和整個的河水都在痛苦之中的目標,奔向許許多多的目標-奔向瀑布,奔向大海,奔向激流,奔向汪洋;而所有的相標無不達到,且一個接一個,前後相續不斷。河水化為蒸氣上升,變成雨露下降。變作流泉,化作小溪,成為江河,重新再變,再度流動。但那渴望的聲音已經更改。它仍在煩惱地尋求中回響著,而且還伴奏著其他的聲音-苦與樂的聲音,善與惡的聲音,哭與笑的聲音,數以百計的聲音,成千累萬的聲音。

 

   writing with tipsy ^_^

 

我確實聽見了自己的聲音!

彼時之樂與此時之悲……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 Sep 23 Sun 2012 08:05
  • 缺席


    <青春期之好友,我缺席了...>

有些時候選擇性的遺忘會比清醒的記憶

 更能讓人愉快的走下去

 如果一直拘泥於過去

 那麼未來的日子將會囚禁與回憶…』

Bevice在新書摩洛哥之外以這段話開始自己另一個人生,另一個旅行。看著生命的斷裂處,找到一個出口。

在收到書的同一天,我竟然在上班途中遇到多年未見的老同學,他年一只來台北三天。回家以後看著書上這段話,心想:

"到底可以忘掉幾個十年
 到底幾個十年可以洗刷那些遺忘?"

看著這幾個比我年長,在十幾歲時就看起來很老的老同學的照片,想起當年我們一起在山裡吹風打屁。那時,不喜歡負太多責任的我當了一下子羽球社社長就落跑了,物以類聚的加入阿達的登山社,後來他當上社長,當時每一張我恣意揮灑的宣傳海報,就是依靠著我們對山的共鳴而有的靈感來創作;他也曾砍了不少竹子,成全我把展覽場佈置成類步道的創意。那時我幾乎沒有錯過任何一個大家一起舉辦的登山活動。家教森嚴,有一次我被反鎖在家裡無法出門參加隔天的中級山活動,於是我從二樓的窗戶爬出來,逃出家門衝去跟大家集合。我也曾經做了一張長達三樓的大海報,在全校唱國歌時,從四樓放下海報祝同學福如東海,在嚴肅的升旗典禮造成一陣騷動後,馬上捲起海報得意的快速逃逸現場,讓教官捉不到。

這些天來,阿達略帶台灣國語的聲音清晰的在我的心底流過,也讓眼眶的淚滿了出來
要如何開口跟你們說:

不只是對你們,對其他的人也如此,這些年來在不同城市的我,不斷往前走著,幾乎頭也不回的走在離你們很遠的缺席中,如此無情的往前飛,對身後的一切當成驚鴻一瞥。忘了阿達快十年前曾經告訴我的話:有空就回來看看老同學,我們一直都在這裡,有什麼事我們都在….

十幾年來,我狠狠的把這些人丟掉,為的只是另一個同學說的:我會恨妳一輩子!而已嗎?為了一句十幾歲青少年說的氣話,我就這麼頭也不回的走了,爬自己的山,為了自己的驕傲而缺席。以為只要遺忘就好!以為自己已經爬了很多的山,生命過得很精采就好。

剛好最近遭遇了失聯的難受,我不知道為何會如此的哀傷,而這樣的傷感卻給出一條幽幽的小路,帶著我看到自己的缺席在你們每一次會談論我,或想起我時同樣會有的難過。因為我失聯這麼多年,所有的聯絡電話換了,信箱換了,就像劍雨的女主角一樣在陌生的城市裡晃盪著,只差臉沒換。最後,竟是那個說會恨我一輩子的同學又在茫茫人海中把我撈了起來。然而,前幾天得知阿達前兩年因骨癌已過逝,我成了永遠在他生命中那個嚴重缺席的人。在網路上看著阿達前幾年寫給那位同學的卡片,我知道什麼叫臭味相投的好朋友,親愛的阿達,你一定不會忘記,當年你被退學,我親自錄給你的歌…..關於所有的想念。請你們諒解我的自私和如此怯懦的缺席。

時間會沖掉讓人緊崩的衝突,只要夠久,其實原以為的斷裂之處,也許悄悄的又以遺忘的姿態填補空隙,這時的心才真正不被以往囚禁。當生命的立足點站在死亡上,許多嚴重的事也可以輕如鴻毛的看著,學會寛容與諒解,而更加珍惜當下出現的彩虹,縱然,彩虹只是一道反射。

當生命之河奔向死亡,我們才恍然大悟什麼叫做永恆。

                   -余德慧-



PS:由衷感謝一位朋友讓我有機會感受"失聯"的處境,帶著我與從前的自己相遇。結果竟然在夢裡收到一封他寫的......"傻瓜"...之類的回信(明明是電子郵件,但卻是手寫的)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同時從二位特別的朋友那收到二份想起的祝福。

其中一位朋友之前的來信寫著:

我想寄片葉子給妳……

從你的網誌中認識了倉央嘉措,
所以給自己一個到西藏朝聖的理由,
在八角街上看到了一片印著那一年的葉子
我便想到了妳,
我想把那片葉子寄給妳。


恰巧不久前,也有一位剛認識的朋友寄另一種"葉子"給我,而剛好我也將網誌裡倉央嘉措的詩分享給他。

二段不同時空裡認識的朋友,因為那一年葉子同時在這個時間點交會。我想到余德慧老師曾說過:

生命長河是往前流動的,

      它不給人類回頭再來的機會

   生命觀照的價值是,

   當回頭尋看生命中的每一個過程

   終於發現自己及自己所處的境遇,

   如何交錯完成屬於每個人獨有的生命長河

這位朋友Bevice是我閱讀過一些旅行文學裡少見的旅行作家,除了一片葉子,我也收到了他的新書摩洛哥之外-旅行的迷失與重生

在旅行的域界中,幾乎每一位作者都會試圖將讀者的眼光拉到作者書寫的場景中,緊捉不放。但是Bevice卻看到旅行真正會讓人一次又一次背起行囊真正的探索,在另一個域界裡重新活著的歷程。而這個異域的自己和原來的自己不斷叩問著:自己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旅者不多說,而以行動活出自己的生命。因此,他才在這本讓我無法繼續工作的書裡寫出:

原來當我們站在苦盡乾來的終點時,才會發現最迷人的回憶往往是苦苦追尋的過程與期待。

我也告訴他,待在這個沒有深情的都市裡,或者沒有一顆善感的心是無法停下來欣賞過程中等待的美麗,因為一下子這些需要被細細品味的過程,很快就被新的刺激或淘淘不絕的話語所淹沒。

而書裡的Jessica在這次的旅行裡也走進他的生命,我也幸運的擁有人生第一個來自她充滿祝福的轉經輪,轉著轉著,如他們的祝福:"希望爾後的平安與美好都能繞著妳的一切打轉!"把所有的祝福一同轉進我的生命長河裡。

當我握著這一片來自西藏「那一年」的葉子時,也想起另外一本朋友協助撰寫的《掌中之葉》,這是出自《相應部.56諦相應.第31經》裡的闡述

一時,世尊在憍賞彌黃檀樹林裡。那時世尊撿

起幾片黃檀樹葉放在手中,然後問比丘們說:

「諸比丘,你們認為如何?是我撿起來放在手中的

這幾片黃檀葉子比較多呢?還是頭頂上黃檀樹林裡

的葉子比較多?」比丘們回答說:「世尊撿起來放

在手中的黃檀葉子很少,而頭頂上黃檀樹林裡的葉

子很多。」世尊說:「同樣地,諸比丘,我所了悟

但沒有宣說的法很多,而我(志在)宣说的法很

少……。」

這本書是在說明能讓人離苦得樂的止觀禪修。我很喜歡裡面的一段教授:

「在內心放下一切:

放下對過去的回憶;放下對現在的企求,包括

想要修定的意願;放下對未來的抱負,包括所

有的大計畫,甚至也包括佛法的工作。」

在奔騰不斷的生命之河中,在旅行之外,有了暫時停止扮演「那個自己」的空隙。我想,除了座上修定,如果座下也能如此,放鬆總想要捉取一切來證明自己存在的習性,現實的生活會更自由一些吧!


然而在同一天,另一個曾經勇敢的成為我健行旅行的伙伴-已退休的朋友也將一本《極密聖境.仰桑貝瑪貴》的書送我,她說:「看到這本書,就想到了妳!」貝瑪貴是這次去印度前在閱讀資料時不斷出現的地名,之前一直覺得自己有一天會到那裡,只是這裡是中印邊境的特別行政區,好像要二人以上同行才可進入。當翻開此書閱讀前二頁時,知道貝瑪貴其實就在西藏的「墨脫」-藏語「美朵」(花之義)的譯音,這裡是蓮花生大士曾說過的四大密境之一。因為之前沒有公路可以進入墨脫,如此的難行之地當然深深吸引我的目光,雅魯藏布江再一次再我眼前澎湃流過。

不禁為同一天/那一年的葉子/西藏而汗毛矗立。因為之前跟Bevice提過這片葉子將正式讓我與西藏連結,也會帶著我到那裡。

Bevice在書中提到,在那段旅程中Jessica是她的旅伴,也是引導他去遇見十年前自己的一條線索,在彼此的差異與矛盾中遇見原以為不存在的自己。而我,在今年與往年不同的行旅中,似乎也遇到了不得不觀照自己的場景。不知道這首美麗的錯誤,又將暗示著我流向何處?

二種葉子,一片道盡生生世世輪迴的等待,另一片則是引導著從輪迴解脫的渠徑。此時,很想跟一位老朋友志弘說,在旅行之後,在生死之間,我仍然徘徊不定著,在這二種葉子裡,依舊常常迷失自己。
 


NOTE:哈!結果佛提醒我

the ultimate and the conventional. Neither one stifles the other. They are of one taste.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17 Mon 2012 19:21
  • 無語


用無語敲碎假裝冷靜等待的心

用無語撕裂昔日彼此談笑的臉

用無語讓我的淚灑滿地也無言

敲碎了,撕裂了的

淚水滴成酒,

醉了吧!忘了吧!無語的每一刻,每一夜

無聲的歌譜成了酒

算了吧!過去吧!

沒有回應的每一刻,每一回讓眼眶酸楚的無言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七年前從拉達克獨自一個人坐著公車經過Kelong時,就看見路邊的指示牌Spiti,不知為何,這個地名就這樣一直烙印在腦海中,所以當知道要來這裡時,其實我並不會有什麼多陌生的感受。

這次是第一次因為參加宗教性的活動而待在同一個地方快一個月,幸好,這裡是我喜愛的高海跋山區,而且與世隔絕,沒有電話、網路。回到這裡,就像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我相當清楚的知道自己來這裡的目的。所以,我寧可盡量靠自己的力量來這裡,避免有過多的攀緣。

然而,法會第一天開始,我卻被強悍的"座位搶奪戰"給嚇到了!雖然我們幾個人被仁慈的給予"保留席"。

剛開始我一點也不想被綁在"保留席"上,因為有相機,找了一個漂亮的藉口,好能四處遊蕩。但,同行的"長老"卻警告我:"妳應該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這樣才如法!"天啊!想到未來將會有一個月的時間,只能固定一個位置,每天對著前面藏紅色的柱子觀想,難道沒有別的選擇嗎?幸好,負責安排座位的D來問我座位如何,我誠實的告訴他不想被固定成天盯著柱子看。雖然他告訴他們我可以換到後面,但我的誠實已經冒犯了長老。

真的不想固定坐在所謂的"保留席"上,雖然有那麼一瞬間,不一樣的對待的確會有與眾不同的感受,但,這是餵養自我與傲慢的毒藥。那些長老們為了保護"身份地位",後來規定不可以換座位。我仍是厚臉皮的請求法國男跟我換位子,將第一排"殊榮"的位子給他,寧願換到後面。於是,我被列為黑名單。

坐在同一排同行的友人說:"如果沒有固定坐好,那些強悍的外國人就會把位子搶走,他們隨時在一側虎視耽耽。若妳走了,他們就會來佔我們的座位,再繼續發生紛爭。"啊!若自己的隨心所欲帶給這兩位剛認識朋友困擾,那未來的相處肯定有困難。其實,看到一群人,每天要步行一小時左右才能來到這裡,自己卻大搖大擺不費吹灰之力的佔有這些位子,真是有點吞不下這種"福報"。友人亦說:這是上天的安排,不用覺得不好意思。

出發前,台灣的朋友都說一定要找旅行社幫忙,或者請LAMA帶路,否則很難到Spiti。因有十足的信心,我壓根不擔心一個人出發,而且出發前一天DJKR竟然突然出現在我面前,那時,他看著我,燦爛的點頭笑著。簡直像在說:"孩子,明天要出發了囉!"

所以,這次我不是來"搶位子"的,只好祈求可以放我一條"生路"!不知是否祈禱應驗,真的有一些外國人抗議第一排保留席空間太大而被D提醒,而長老們卻將這些提醒牽怒我們,讓兩位友人紛紛落淚後,終於我可以名正言順的放棄保留席而重獲自由!而我只不過偶爾跑去品嚐阿拉,卻被付予新的規定皆是拜我所賜的推手。反正,我就成為一隻羔羊了。

 

有幾次我會坐在外面看著村民純真而不做作的臉,同時也對自己貪圖安逸而慚愧。其實也想跟村民坐在一起,擠一點無所謂,因為心是溫暖的。而可愛的lama似乎也看穿我不耐在裡頭久坐,邀我一同坐在門口。涼涼的風吹著,讓我得已擺脫昏沈,放眼望去,眾生百相。外頭這麼多美麗的臉龐,怎麼還要為了"搶位子"這件事而忘了看到這些美麗?

如果"搶位子"這件事發生在感情上呢?我想,現在的自己應該是那個先告辭的人,因為如果對方看不到一顆純真的心,不懂得珍惜與理解,也沒有必要再歹戲拖延。必竟,將生命美麗的分享視為一種戰勝品,只會讓自己的欲望與自我無限的膨漲。實在不願純粹的心被染污。我會哭,也會望著滿天的星斗祝福!同時,我也該好好懺悔,那些曾經對我付出,但我卻驕傲到幾乎視若無睹的心。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Zansibar Island,Tanzania)

情是放縱的精靈
操控著萬般慾念
在入情處勾人魂魄
在疑情時挑撥離間
在浮情裡穿梭擺盪
在離情後傷懷殘圓
四帖情語
來來去去,生生不息

                                              ----余德慧---


如淌在自己溫潤鮮血中的青鳥,好久以前有人問:那種愛值得嗎?
原來 
忘了 愛 沒有價值

就愛了....
愛不會判斷
不需再用理智的銳刃責備
如蜘蛛網般的情絲
青春已不再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the photo is quotated from adarsha>

那一晚
P點亮他的頭燈,在Gonpa的另一頭四處找尋我的身影,原來他還記得要教我拍攝星河。顧不得自己已略帶酒氣,馬上奔到頂樓尋找"我的星空"。

"在夜色最美時,我會去找妳,那時拍星星最棒!"終於,可以正式學到怎麼拍下寂靜又熱閙的星夜。

P說:"DJKR知道我們要一起拍星空,叫我要帶妳到最頂樓,這樣妳才可以看得更清楚!"

"哦!真的嗎?!

雖然當時簡短的回答,其實我的心情澎湃不已,望著頂樓那屋內微弱的燈光下,也許DJKR正偷偷笑著呢!這樣一個星星堆滿天的夜晚,竟然能讓上師如此加持著,欣賞最美麗的星空,送給我如此美好的禮物。

那一刻,一道的流星強而有力的劃過天際,P與我一同驚呼著在星空之間不可預期的驚喜。他告訴我關於星星的故事,也幫我拍了一張站在Spiti星空下的背影-我站在星空下,望著這片純淨的山谷。

我的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星軌的作品是在紐西蘭的皇后鎮拍的,那時很勤勞,還會背著腳架出國拍照,只是我忘了,我是為了拍南半球的星空而帶腳架嗎?雖然星空如此迷人,但由於我的懶惰,以後每一片星空已由別的伙伴幫我拍下來,我也繼續偷懶下去。(在一

擁有自己的星空吧!這一次遇到P,他熱心的教我如何以數位相機拍下星空,回台灣之後,我還發現他已將如何拍攝的步驟與方法寫在BLOG上。我興奮的下載那一晚的天空,將它鋪在電腦的桌面上,好隨時都可以再與這片星空相遇,而P也將這張照片放在自己的FB橫幅上。我想,他也一樣難忘那一夜美麗的星辰,特別是上師就在身邊。

這一夜,我知道上師已給我無比的加持與鼓勵,送給我一片璀璨無比的星空。爾後,每當夜色清明,當眾人都躲在房裡,讓喋喋不休的話語交織腦際時,我會獨自走到星空下,牢牢記住這片Spiti的星空。我喜歡靜靜的在星空下等待,而

俄國詩人費特的〈我等待〉也飄進這片星空中。

   我等待……河水銀光熠熠,
   傳送來夜鶯鳴囀的回聲,
   月下的草葉綴滿了鑽石,
   艾蒿上有亮晶晶的螢火蟲。

   我等待……藍幽幽的夜空,


   撒滿了大大小小的星,
   我聴見心兒怦怦直跳,
   只覺得渾身上下簌簌顫動。


   我等待……忽然南風吹來,


   心裡溫暖,我走走停停;
   一顆明亮的星墜落天外……
   再見吧,再見,金色的星!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親愛的朋友們,你們總是投身在行動中的生命姿態,如同這個在雙連埤拾起的野菱,當我第一次遇見時,就如此令我著迷。
在許多許多年後的今天,終於知道,當年伸手撈起祂們時,
就註定這是獻給你們的,保護濕地的雙手。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生命不再美麗,那就是缺少一份勇氣!
謝謝你們的陪伴,讓我可以在第一次的林道騎旅上有一份難忘旳美麗
 
大武山的夜後,幾位朋友們給我許多美麗的感動,讓我放心的將這些感動再分享給他們。同時,我也因他們對我各自不同的疼愛,在沒有深情的都市裡微醺過!!




DEAR神奇賽車手哥哥:

那一次你說又得去見粉紅天使的下午,真的很擔心你跟我二個朋友一樣,還來不及一起到處玩樂,或教會許多我不會的事,就進了醫院再也出不來。

一個人在捷運站亂七八糟的擔心著,眼淚掉了一個小時後,才整理好心情去余老師那裡。所以看到這張照片時,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我們真的可以一起騎在林道上,而且你還好好的。自從上次離開天池山莊後,就期待下次再到那裡就是騎單車去了,很讚的是,這個「夢想」竟然很快成真。

騎著阿光,讓我想起小時候那位教我騎車的哥哥,他會說:「我會扶著妳,不讓妳跌倒!」當我學會平衡時,轉頭一看,他根本沒扶著我,而是不斷的為我加油打氣,我永遠也忘不了那時他溫暖的笑容,雖然他的臉龐已在我記憶裡模糊一片。

如果沒有你,就沒有阿光,我也沒有勇氣馳騁於offroad之上。

因為你曾告訴我:「面對困難,就說自己不會,不去挑戰、不去試看看嗎?」謝謝你花了許多的心力,讓阿光再度可以陪我經歷不同的風景,你曾說車有靈魂,你創造了阿光,阿光應該不只是「我」的,你也有份哦!!



Dear J

如果,今後我的每一次出遊都有你,那麼,以後我會很難適應沒有你的時候,少了美食、少了酒伴,會像快乾枯的濕地,了無生意!

鹿野忠雄曾在《山、雲與蕃人》這本書中提到:

「蕃人們開始吟唱淒涼的蕃謠,歌聲響徹森林,

引起了一陣不可思議的回響。從原始人口中流洩出的原始韻律,

此時已超越任何偉大的歐洲作曲家的曲子,穿透我的靈魂。」

在山野裡,能品嚐到你的料理,再配上幾口濃烈的酒之後,

還能有機會在山谷間歌唱,我想這種感覺,就跟鹿野忠雄當時一樣吧!我真是幸運兒,終於能跟上令國玄念念不忘的美食團。

很期待未來的某些日子,能有機會在野溪邊,慢慢慢慢的享受燒烤,

再慢慢慢慢的喝酒,讓夜慢慢慢慢的離開。

(每次都要用搶的才吃得到美食,實在有點浪費你細心調理的料理)

我還要小心的跟國玄炫耀,你能一手舉起阿光,另一隻手扛著自己的車,面不改色的走在崩崖上,讓我安心的通過。

Dear 羊仔

出發前你曾告訴我,要扛車的時候,沒有人會理我,叫我自求多福。

你說得很認真,但一看就知道是唬人的,如果沒有人幫我扛車,

你一定會想到我會蹲在半路哇哇哭,最後還是會來扛阿光,不會不理我。你就是這樣一個人,總是講出很殘忍的話,但是心腸很軟,明明知道自己很累,或是手受傷了,還自個兒跑回去洗鍋子、收東西,這是一種「職業病」嗎?

(因為好像每次都是你把萬里庇護站所有的東西歸位好才走。)

不過,幸好你有這種職業病,在許多時候讓大家可以安心。

謝謝你不太顧蝴蝶標放的事,讓我能在補假的時候,順利跟阿光騎在能高越嶺路上。

每次跟你們在一起,那種感覺就好像回到東部,我總在上班的時候迷迷矇矇的,因為身體已聽到東部浪潮的呼喚,好在你們出現了。不過,卻讓我更不能專心寫報告,因為整天都在想著玩、美食與酒。

啊!我就厚臉皮把你們當成是我的花蓮吧~~



Dear老孫:

爬山這麼多年,幾乎沒有人能讓我說出「國玄的位置已經快被取代」這樣的話,除了你從背包裡掏出不可思議的物品外,重要的是你看起來很酷,但卻很溫和(跟仲康相反),跟喝「曼巴」的感覺一樣,令人舒服,讓我可以肆無忌憚的叫你做一些事。我想,跟你一起爬山的伙伴一定相當幸福,不知道日後我有沒有機會,只要背自己的裝備就可以跟你一起上山?我想,是上天聽到我在台北街頭哀傷的眼淚,讓我認識了同樣愛玩的你們,可以放心的走在夜色迷矇的步道上,知道你會點亮頭燈,讓我們看見彼此在乎的溫暖




美食,酒,自然與一首接一首的情歌,久酒光的堅持:一定要有酒杯。



那一夜,我們慢慢喝著酒,因為還有許多歌還沒唱
只可惜山屋的登山客已抗議我們太HIGH了,只好把所有的歌存在自己微醺的記憶中,期待下次。




-----------------------------------------------------------------
靈魂裡有些放盪不羁的因子,遇到了他們,讓我自在的和他們飲酒歌唱
每當望著星星滿天,總是讓我想起這一段美麗的日子。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這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祂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 席慕蓉

很喜歡這首詩等待的心情,既美麗又惆悵 
花開花落,因緣聚散 
因為這首詩 
今年初春寫生時,猛然畫了幾張開花的樹 
只是至今還遇不到一株滿是紫花的大樹 
將前世朵朵的盼望畫下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