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個朋友問我,爬山那麼多年,因為對方要走入家庭或者在同一個團體裡因為雙方情感的因素而離開時,怎麼面對身邊的伙伴來來去去?

回想起十幾年前經歷,那一段年少輕狂的日子,如果對方有事不能一起爬山時,我會寫下所有的思念讓朋友知道,但如果因為關係的斷裂(特別是分手時),不會再一起爬山,當時的我,其實會很難過,因為少了能共同分享山中時光的伙伴是一件相當感傷的事,也許因為這樣,我的國外健行會潛意識的,不由自主的找一些朋友,放大關係的連結,讓我不擔心沒有人跟我一起回憶,年紀一年比一年大了,有朋友可以一起追憶過往是一件簡單的認真。

其實以前身邊爬山的好友全都是男性,所以我不知道若離去的山伴是女性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這些好友並不會把我當公主般對待,比如說:不太可能有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或者背我的糧食或裝備這樣的行為(一直到國外健行,花銀子才有這般待遇),但如果說這樣他們就不照顧體貼我,又好像不是這般回事;那麼他們是因為我體力很好,走很快才願意一起登山嗎?這絕對不是,他們並不認為只是體力好,背得重,走得快才是爬山的好伙伴,而且我喜歡慢慢走,背輕一點,平常又沒什麼體能訓練(一個朋友告訴我,爬山只看上述體能的,只是莽夫),當然在某些較困難的路線上,自己要有能力負擔才可以.

我想了一下,因為價值觀相似才會一起走進山裡,走出我們的山徑,他們不會把我當成無能又無知的伙伴,會肯定我登山的方式與風格.在團隊裡,會認為我是重要的人,找我一起出任務,而不是一個僅供”展現男性雄風”的花瓶.相信我可以一個人走在山裡而不會害怕,但又不會抛下我自己先走.

雖然到目前每一段感情都與山有關,不過,我很清楚,自己並不因為這些感情來來去去而放棄登山的念頭,這是多年的習性,不會因為任何人改變.

曾經看過一個朋友分享,因為與男友分手,後來爬山成為一個出口,到現在登山已成為她看見自己的重要生命經驗之一,另外一個朋友則是期待”那個他”可以帶著她爬山,她才開始走進山野.我則是因為接近山,和一些人曾經交織著綺麗的夢.

一般登山的男性在追女生時會帶她去登山,然後百般呵護,在山上我已不太需要這樣的呵護,卻讓某些人以為對於山下的種種現實,我也可以有相等的能力應付,但是爬山歸爬山,不代表我認為男女之間的情感可以不被細心體會著.

朋友也規勸過我,不要再和爬山的人談戀愛,我試過,但結局更慘,不怎麼爬山的男人不太了解這種會為山而去的女人的情感.

如西蒙波娃所說:愛惜這個詞,對男女兩性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這是他們之間引起嚴重誤解乃至分裂的原因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岱 的頭像
    小岱

    wind1717風言風語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