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做一個藍色的夢?
孩子說:夏天想待在藍藍的海裡,不肯離去
我說:因為有藍色的小精靈躲在小小的石頭裡



每顆隨著白白浪花跳舞的小石頭,是天上掉下來的流星,
夜裡,
藍色的精靈在海邊的流星上不斷的和浪花歌唱,
只有小孩可以看見石頭--不,是小精靈在跳舞
到這裡的人們,看著海邊數不清的石頭
再拾起一個願望回家


我也把藍藍的海和許多掉下來的願望給正在看這片海的你        
下次去七星海別忘了聽小精靈在跳舞



過去幾年都住在離海那麼近的地方,真是一種幸福!
騎著自己的單車,踩上一段小上坡,若是大晴天,巨大澄澈的藍,就溢滿我的眼,
坐在海邊和地球的脈搏一起呼吸
遠方的鯨豚正在回家的路上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Annapurna Trail>
最近書看不下去,也吐不出文字來!
高行健<另一種美學>裡提到:”把真實作為審美判斷的一個標準,是出於一種審美觀,而真實並不是美的必然條件...而混沌的自我,在意識監督下,得以照亮....”
自我意識非得要借助語言才能完整的體現嗎?在揮動畫筆時,每一個視觀都在當下,產生意識和強烈的形象,我們也都在自己的主觀中了解這個花花綠綠的世界


<Andes Region>
車子經過這片四千多公尺的高原,很可惜不能停下來拍照,這一張是之前那段憂鬱的時光中畫的,那時我什麼事都沒辦法做,唯一會的,只有拾起畫筆,抺上厚重的顏料,情況好些時,反而畫具就丟到一旁了,實在不是那種很用功的人,做什麼都是半調子,憑直覺,也很懶得仔細想些什麼,到是白日夢做了不少.

<Srinagar >

<白色清真寺,Srinagar>
很喜歡到這個清真寺,旁邊就是大大的Dal Lake.那一天,我帶著畫本,坐船來時,發現人潮眾多,原來是星期五,很多人都來朝拜,夏天這裡是綠意盎然,很多人坐在這片草地上野餐,我第二次來時是冬天,樹木們都脫掉了綠衣,我選一個石頭旁坐著,陽光很大,讓人無法想像前幾天0度的氣溫,順便用披肩把整個頭遮住,結果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啊!我在裡頭熱的悶,卻不好意思掀開.其實畫面中的人是更多的,我只有選擇幾處點綴,照相和畫畫,有時思考的方式不同,一直想要尋找一種詩意,曾經有人說:畫畫比照相簡單,也有畫友說:照相比較簡單,但我認為,兩者在作為上有不同的心境.如果只是把自己會做的膨漲到無限,那也只是大到看不到其他.

對我而言,畫畫無他,
只求一個”爽快”!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好像睡得正酣,差點為了一傾花姿而碰到你,看著你一頭枕著”臂膀”,
已不太理會二雙人類的眼晴有多靠近


紅端黃啊!天真的小孩戲稱妳是”黃飛紅”
展著殘翅
仍在努力中的飛舞
在最底限
這是生活~


剩下左上翅的菊斑,原來妳和我相同.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會飛的花兒,出現在愛情、在夢裡、在窗外
青兒,你如此滿足地吸吮,為了遠行的準備,為了尋找下一個春天?



要怎麼認識你
?

縱然在你體內已內聚成毒

仍在細網裡驚慌

被人類紋身




淡青的身影在我身兒

飛來周公之語:
「栩栩然于園林花草之間,其意甚適。醒來時,尚覺臂肘如兩翅飛動,心甚異之。以後不時有此夢。」
我是蝶乎?你是蝶乎?
還是乘著風兒到遠方
讓人類不斷追尋



<蝴蝶效應>是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所提出。

其大意為︰一只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映,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後來社會現象也以此為比喻,一個小小的行為所引發的一連串反應.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千里步道     

用雙腳丈量自己的大地,用雙手親撫沿路的古跡,用心認識與欣賞台灣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徐仁修〈千里步道繞台灣

 

 

       有一天,你可以徒步去走遠路,或騎著單車去環島,你走過一村又一村、一鎮又一鎮,沿途沒有汽機車的威脅,沒有工廠廢棄物的污染,只有美麗的山海與清綠的田野風光,你腳下穿過的是「美麗風光保留區AONB…..你可以在某個小鎮夜宿,翌晨又動身上路。你腳沾夜露,迎著晨風…..你默默的走,默默的想…..這條路乘載你的思緒,伸向遠方,没有間斷……

 黃武雄
(轉載於千里步道網頁)

-----------------------------------------------------------------------------------------------------------------------------------------------------------

 


在大學四年級時,我們一行人預備在北三段協助登山基礎訓練營,因為熱帶低氣旋不斷下雨,我們在能高南峰營地足足待了三整天,斜雨不斷的日子裡,幾乎都窩在u400雪地帳裡,每天會有不同的人進來串門子,帳篷裡滿滿都是人,等到該聊的都聊完了,手邊只有一本”山徑之旅”可以磨增時間,於是我請待在帳篷的人兒,一起朗讀山徑之旅的片段,唸著唸著,有些伙伴們面對帳篷營柱已毀,裡頭淹水的事兒,已和盲人作者在山徑之旅的邂逅中,嬉笑帶過,開始陶醉在行走數月,經歷四季變化,從春醉,炎夏,秋紅到凍雪的阿帕拉契山徑裡,那時眾人不禁囋嘆,為什麼國外有這樣子平易近人的山徑,讓一個盲胞帶著一隻導盲犬,願意獨自走進山裡.

數年後,有一個機會到緬因州,不用走進阿帕拉契山徑,光是在山徑之外,就有許多自然公園,裡頭並沒有許多水泥人工建築,四處皆是綠蔭森林.阿帕拉契山徑和太平洋山嶺道於1968年建立,當時的台灣還在戒嚴時期,隨著打拼經濟的口號,再加上全台有入山管制,那一代的人除了無法有充裕的休閒機會外,更無法進入山林,一下子進入快速消費的物質生活裡,人們已不習慣緩慢的接近自然,沒辦法到的地方,只要是能開路的,就想盡辦法開一條公路,然後開始想要有舒適的旅館,好不容易接近山林,又把自己埋進水泥建築裡.
太平洋山嶺路並沒有小屋,所有健行者必須背自己的帳篷,提供一個自然休閒場所給喜愛戶外活動的朋友們外,同時還進行自然保育.在太平洋山嶺道,不能騎摩托車,也不能騎單車,給人一種尊重步行者的感受.完成全程山徑者,稱為thru-Hiker,並沒有讓人只有<征服>的印象,而是用雙腳接近自然.


從在台灣山嶺行走之始,就聽過一句令人心酸的話,”跟著垃圾走就不會迷路了..”,在一次與宏碁世界經理人攀登玉山紮營在八通關的過程中,我們在法國菊花海旁休息,那時總聞到一股奇怪的異味,後來一位美裔華人說:我們真的要在這裡紮營嗎?為什麼台灣人忍心把垃圾丟在這麼美麗的環境?那時,我啞口無言,國外的山林有多迷人?他們山林裡真的沒有垃圾?7年前,我帶著這樣的疑問到班芙國家公園,獨自走在山徑上,不管是無人的山徑或是更大眾的路線,我真的發現山徑上沒有任何垃圾,連果皮都沒看到.在台灣,至今難度較高,較少人走的南三段營地都還可以看到瓦斯缶,廚餘,垃圾等....,美麗的丹大西溪溪源上,還可以看到空瓦斯缶被整齊的丟棄在溪旁,難道,人們接近山林,只是為了”曾經到過”?
我曾經跟一個年輕女老師聊到,當自己看到台灣的自然環境被破壞,就會有心痛的感覺,難道妳沒有嗎?她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只是當新聞般聽過.一番的討論後,我們也一起反省,在我們成長的過程裡,如果要”跑到戶外玩”其實常會被認為沒有意義,工作了之後,又常在冷氣房內,怎麼培養接近自然時,能夠有一個最減輕自然負擔的倫理正義.
千里步道的構想是一個構築美麗的開始,而不是只有單調的再開設路線,列為一種記錄而已,讓更多的台灣人以疼惜自然的心,接近山林,用更負責任的方式生活,蘊蓄一份人與自然的和諧,別忘了進入網站看看,不管是什麼,許下一個小小的承諾,http://www.tmitrail.org.tw/index.asp

謝謝Leon ,岑提供相關資訊.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下次去峇里島一定要自助旅行!過一下沒有Villa的峇里島生活,原本以為自己不會喜歡這個以觀光聖地為名的海島,後來發現很多地方都很有意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荷蘭的輪船就把遊客帶到峇里島進行5天旅遊,1932年的巴黎殖民地博覽會上表演峇里管弦樂,讓峇里島聲名歐洲,藝術家民族學家和其他游客的宣傳使峇里島居民成為偉大藝術成就的象征.1969年建立機場後,大眾旅遊成了一個普通的社會現象,影響了整峇里島人整個生活.
享樂,優閒,spa美容,豪華的villa就成為峇里島在台灣的標誌.跟團觀光的行程安排根本無法讓旅客有更進一步的接觸,或是台客們(部分)根本也不會把眼光流連在當地人身上,好像比較在乎的是spa品質好不好,導遊會不會帶氣氛之類的,套裝行程的安排也讓台客們加深峇里島的刻板印象.


觀光客的凝視,去掉了歷史脈絡,當下捕捉片刻當地人的活動,表情,事件,照片成為一種企圖補捉真實的展示品,透過攝影者之眼帶領觀者看見去脈絡的圖像,拼湊在旅遊手冊裡所呈現的映像.到底有多真實,這個問題如同紀錄片對真實辯證般進入哲學的思辯,而人類學家李維史托在憂鬱的熱帶中就說:我討厭旅行,他亦認為旅遊書所記載的是早己不存在的幻象,文明己不再是在整塊長有各種各樣野生植物的肥沃土壤裡,一兩個受保護的地區中,精心培育的花朵.


然而,最讓我想到和這裡悠關的,還是生活步調,在慢活一書中提及:「人出生、結婚、生活、死亡,一切顯得如此混亂而急切,彷彿隨時都可能發瘋
。」(霍威爾斯,1907),快速就代表忙碌、控制慾、攻擊性、匆促、重分析、壓迫感、表面的、缺乏耐心、衝動、量重於質。緩慢則恰恰相反:冷靜、謹慎、樂於接納、平靜、重直覺、不慌不忙、有耐心、思考周密、質重於量,如此才能與人、與文化、與工作、與食物、與一切建立真實而有意義的接觸。 (截錄於慢活一書中)
http://www.books.com.tw/books/series/series9867291492-1.php

在不是休假的期間,生活的樣子實在無法慢活的起來,太忙於在這個充滿速度感的現代社會,連畫畫都有人在耳邊說:妳這張不是已經畫好幾個禮拜?人們想盡辦法要簡省時間,但到頭來還是讓自己在忙碌的旋渦中鑽不出來.關於旅行,對我而言是一種慢活的實踐,讓身心感官減速.

潛水是一個不能快的活動,緩慢的讓全身在內太空裡探索,耳邊少了人類的喧嘩,人們無法用言語溝通,更會專心的觀看四周,縱然會被浪潮沖來沖去,但是比起船潛要有趣多了.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一年以前的6/5寄的:但是旅行社一點回音也沒有
燦星旅遊
service@startravel.com.tw ;order@startavel.com.tw 
當時我剛從一個斷裂走過,加上這個比機票便宜的行程,利用只有5天的假去
又讓我再次深刻的體會到,像我這樣的人,根本無法跟團!
因為那時的我比較溫馴,所以沒做什麼事,
今天又想到了......氣!
---------------------------------------------------------------------------------------
本人參加5/31的峇里島團
當地導遊不斷鼓勵我們參加自費的潛水行程
因本團已有人來峇里島深潛體驗很不錯,
當時又保證我們可以一對一下水
所以我們紛紛鼓勵團員有興趣可以去
但當我們換好裝,導遊卻又說只是帶下海是一對一
之後是一對二,(那時我已經覺得又些被騙的感覺)
於是我們比較有經驗的就先在海底下等
但是等的時間很久,(我自己就等了半小時)
而且附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景觀,這又跟他當初跟我們說的不一樣(他說帶我們到比較美的地方)
而且在等的時候並沒有Guide在旁邊,於是就一些人擠在那裡,捉著石頭被海水衝來衝去
我的大腿和小腿都因在珊瑚礁岩旁等而被海膽刺傷
到現在都還起水泡和浮腫(看到的人都說有點噁)
幾次跟導遊反應他說擦一擦酒精就好,也沒有拿酒精給我
我已經有潛水執照,因為他一再說明是一對一我才會參加,這樣才不用一直等別人
而且潛水應該是穿長袖才不會受傷(上次來峇里島潛水的朋友也是穿長袖),
如果我們付了65元美金只是待在一顆礁岩旁,然後拍幾張照,我想再也沒有人願意花錢去,我也跟他反應過
因為我們有潛水美麗的經驗才會再去潛水
更可惡的是,雖然他說送我們拖曳傘,但是當我有完美的降落,而且站的很穩時(因為我已經看到前面的人被吃豆腐),沙攤上五六個男人硬是要把我拉下去坐在他們的性器官上,當我跟導遊反應時,他竟然說我應該覺得很爽,要多來幾次之類的話語,(真是太歧視女性了,好像我們出國就是來找這樣的樂子)
他只忙著在車上賣東西和推鎖產品
我們台灣的領隊跟我保證下次我再去峇里島時會請當地的導遊公司再免費招待我一次
希望能得到你們公司正式的回應與重視此問題不要再發生
因為不是每個觀光客都可以被哄就好了
也不時每個跟團的人都是只要求吃好住好而不重視體驗,
如果對方抱持著來一個吭一個的心態,
我想我會把他們旅行社的資料貼在各大旅遊資訊上,
警告大家不要跟他們打交道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早上接到媽媽來電,劈頭就說:雨一直落,各地都會發生土石流,妳平常時攏無勒看電視,妳邁空空,又走去爬山!媽媽知道我不太看電視,但是不知我上網就可看到新聞,看到台灣因豪雨在各地發生的災情,讓我想起雨季中的尼泊爾,每到雨季時,尼泊爾全國也是土石流不斷,連奇旺國家公園也難逃厄運,一次嚴重的水患,把奇旺國家公園內的遊客中心,河邊的旅館全都都沖毀,而且每年發生類似的天災.

這次去奇旺,和尼泊爾朋友上演超迷你的”摩托車日記”,2人從加德滿都一路騎著打檔機車行過蜿蜒的山路,花了7,8小時到奇旺,路程中朋友還順道帶我去他家鄉旁(Dhading)參觀與德國合作的興建的小學,有時也要停下來用山邊的山泉水洗一下被泥水濺髒的身體,有時又遇到下雨.好不容意到了奇旺,看到的是被大水淹過的旅館,連漲水線都還看的見.


第二天傍晚,散步到河邊,看見當地的居民正在坐船到對岸的村莊,其實船上載人和單車並不稀奇,但是我卻看見,當船開始遠離岸邊時,幾乎整艘船都塞滿了,而且船身很窄.

當船逐漸逆向行駛時到水較深的地方時,整艘船幾乎是左右”翻”得很厲害,而且船上的人還要一起平衡,除了要撐住自己外,也要固定住單車,有時水平面和船身幾乎快同高

這時我朋友問我要不要坐船?

我看見等船到水更急的地方時,船根本無法划向前,這時二個人跳下水,拖著船走,小小的船好像隨時會翻覆,以前我又有被大水沖的經驗,於是我問朋友會不會有翻船的可能,他說:也許吧,現在水流較急.心想:還是在岸上看看就好,因為我不想自己的相機又被大水沖走了

從奇旺回程,朋友說要帶我走另一條”古道”,而且風景比較美,車子又少,我當然很高興啦,可是快要接到原來的公路時,前面的路卻不通,我們只得又繞回原路,這條路其實又陡又彎,騎起來很累,好不容易快折回原點時,因為下雨的關係,路上原本的崩塌處又開始變成流瀑,路上的公車分別停在兩端,等著交換乘客,而流瀑也越來越大變成瀑布,雨也越下越狂,等雨小一點,水小一些時,就有人扛著行李,水果,單車,人等渡過瀑布,
朋友看著有些人走了過去,於是叫我也跟上,聶手聶腳的走過之後,就等朋友如何把機車”弄”過來,因為我不知道像那樣上上下下又亂石坍崩的地形要怎麼過,也擔心土石流會變大,我和朋友就會相隔兩地.沒想到他跳上車,加了油門,費勁力氣的騎過石堆和流瀑,那一天我們累壞了,根本無法趕回加德滿都.

他說:第一次載人騎這麼遠.我想他之後再也不會答應朋友做這樣的事.
因為我的飛機在隔天中午起飛,一大早4:00又得起床飛颷回加德滿都,難道每次我都得趕飛機嗎?這已不是第一次了飛奔尼泊爾機場了.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突然有一種被空虛全身掃過的感覺,說不清空虛是什麼,在人類不斷幻想、虛構的世界裡,自己如此汲汲營營追求某些事,為什麼我會去一個自己沒感覺的地方?一顆心被人世間認為的好壞支配內心的意圖,找到一個合理的理由,也逐漸發現人世間不盡然是由美好的想法支撐,在虛實之間擺盪,人在悲傷中感受力量,力量讓生命在裂開的缺口中流動,直到尋著一種催眠曲,才讓蹦跳的心躺在溫逸的生活上,靜如一攤死水

我已沒有氣力讓自己平常的生活有挑戰和不確定,只有用旅行特易製造許多不確定,然而卻發現,一股熟悉在心上,有一次看到孫大川「久久酒一次」裡寫著一段話,當時他在某個城市碰到一群原住民正在唱著一首歌,一邊唱一邊工作著:

 

 我只是偶然的過客
卻覺得它是我前世的家 
百年前我來到這裡 
曾留下再回來的願望
我只是偶然的過客
想知道一些山裡的故事
卻又把萬千的祝福 
藏在雲深不知處
看造物者的奇妙 
看原始生命的力量 
蒼翠的山和碧綠的水
忘了城市的罪…… 
「百年我來到這裡,曾留下再回來的願望」就是一個缺口,有一些地方在呼喚我,有一些人在那裡等我,所以沒有詳細的計劃,不仔細看資料,因為那是一個等待,
但是對於即將要去的國度卻有一種陌生的無感,讓自己感到孤單,孤單是一種關係的淡薄,依舊沒拾起資料,有的只是略盡責任的如輕蜻蜓點水般的閱讀,再試煉自己生命的底限在何處,不怕錯過什麼,因為那是人用資料堆積的符號,人們尋著它,印證所見和資料的差距,也許已不想證明些什麼,只有讓自己的心和感覺受不同地方、人們的召喚,引領我前去。

 (即將要去的國度指:Tanzania)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旅行時只依著指南和前人的訊息去遊,
就像是把已畫好的圖案的虛線連起來,
頂多就是依著自己喜好著色罷了.
這種沒有生命的描紅,
久而久之一定沒法滿足一心想要跟著靈感畫畫的創作型旅者

                                  -廖和敏-
這段話讓我想起自己從何時就開始放棄仔細的閱讀旅行指南或是別人的遊記,不過,更仔細想想,好像從來也沒鑽研過資料,雖然現在上網的資訊很容易取得,我還是在意識裡告訴自己,不要被別人的視框局限了自己未來的體驗.
第一次一個人自助旅行跑去加拿大Rocky mountain騎單車(因為不太會說英文,讓人家以為我很文靜),當時就沒有很積極的搜集資料,連著名的LP都不知道,所以只買了一本MOOK,一是便宜,二是輕薄,那時還背了一頂帳篷,準備到處露營,天真的想我可以省更多錢,結果帳篷只用過一次.那時我發現,各種不同的旅行資訊在當地的Tourist center也有,自己帶的中文雜誌反而很少用到,而且不見得有用,所以那本Mook在我離開加拿大到美國時,為了要減輕重量,我就留在加拿大的某Hostal裡.

我實在是一個不喜歡在出發前做太多功課的人(很懶是主因),第一次去印度,旅伴拿著從網路上印的資料告訴我,哪裡多麼危險,哪裡會被騙,她越想越覺得印度可怕,她的爸媽也認為,應該要去”先進文明”的國家,怎麼可以讓自己跳進火坑呢?我告訴她,自己其實不是很在意別人的經驗,因為每個人的個性,處境和想法對異文化的一切本來就有不同的認知,也許會發生某些事,但是不要被那些嚇住.對於沒去過的地方,我也特別喜歡一個人待在那裡,因為可以隨意的發現每個地方隱性的特質,感受文化不同的韻味,特別是最近幾年,若一個人單獨旅行時,已經不習慣,也不喜歡把每個行程都排得很詳細,訂出自己一定要去哪裡的目標,很有可能某個山間小村就足以讓我滿足.但是沒有目標和明顯的計劃卻讓身旁的一些朋友感到很沒安全感.

自從看了Footprint的guide book,也改不了口味,也許可以畫出不同的旅線,當人人都捧一本LP朝著某地前進時,自己也許還有另外的他處可以尋找.而回國後,對於各家喧鬧的旅遊經驗才能深讀,因為自己的經驗可以和他人有所對話,反思,藉著異文化衝擊反觀自身的內在感受.

出國自助旅行可以使自己回到無所憑依的野性世界,讓自己不在原本的理所當然中活著,藉著拉遠的距離和暫時中斷的關係中,再次得以揭露自我,有些人當旅行為生活之旅,有些人當為生命之旅,更有些人視為再生之旅,對於這些自助旅行老饕們,旅行不是跟著觀光排行榜走,而是跟著自己的心在走.

不再喜歡描紅的旅行,好像只是照著別人的安排走,因為自我的新秩序要在冒險中找尋.
(沒有秩序也是一種秩序)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