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去峇里島一定要自助旅行!過一下沒有Villa的峇里島生活,原本以為自己不會喜歡這個以觀光聖地為名的海島,後來發現很多地方都很有意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荷蘭的輪船就把遊客帶到峇里島進行5天旅遊,1932年的巴黎殖民地博覽會上表演峇里管弦樂,讓峇里島聲名歐洲,藝術家民族學家和其他游客的宣傳使峇里島居民成為偉大藝術成就的象征.1969年建立機場後,大眾旅遊成了一個普通的社會現象,影響了整峇里島人整個生活.
享樂,優閒,spa美容,豪華的villa就成為峇里島在台灣的標誌.跟團觀光的行程安排根本無法讓旅客有更進一步的接觸,或是台客們(部分)根本也不會把眼光流連在當地人身上,好像比較在乎的是spa品質好不好,導遊會不會帶氣氛之類的,套裝行程的安排也讓台客們加深峇里島的刻板印象.


觀光客的凝視,去掉了歷史脈絡,當下捕捉片刻當地人的活動,表情,事件,照片成為一種企圖補捉真實的展示品,透過攝影者之眼帶領觀者看見去脈絡的圖像,拼湊在旅遊手冊裡所呈現的映像.到底有多真實,這個問題如同紀錄片對真實辯證般進入哲學的思辯,而人類學家李維史托在憂鬱的熱帶中就說:我討厭旅行,他亦認為旅遊書所記載的是早己不存在的幻象,文明己不再是在整塊長有各種各樣野生植物的肥沃土壤裡,一兩個受保護的地區中,精心培育的花朵.


然而,最讓我想到和這裡悠關的,還是生活步調,在慢活一書中提及:「人出生、結婚、生活、死亡,一切顯得如此混亂而急切,彷彿隨時都可能發瘋
。」(霍威爾斯,1907),快速就代表忙碌、控制慾、攻擊性、匆促、重分析、壓迫感、表面的、缺乏耐心、衝動、量重於質。緩慢則恰恰相反:冷靜、謹慎、樂於接納、平靜、重直覺、不慌不忙、有耐心、思考周密、質重於量,如此才能與人、與文化、與工作、與食物、與一切建立真實而有意義的接觸。 (截錄於慢活一書中)
http://www.books.com.tw/books/series/series9867291492-1.php

在不是休假的期間,生活的樣子實在無法慢活的起來,太忙於在這個充滿速度感的現代社會,連畫畫都有人在耳邊說:妳這張不是已經畫好幾個禮拜?人們想盡辦法要簡省時間,但到頭來還是讓自己在忙碌的旋渦中鑽不出來.關於旅行,對我而言是一種慢活的實踐,讓身心感官減速.

潛水是一個不能快的活動,緩慢的讓全身在內太空裡探索,耳邊少了人類的喧嘩,人們無法用言語溝通,更會專心的觀看四周,縱然會被浪潮沖來沖去,但是比起船潛要有趣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