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事說告訴我:登山不能算專長,只能是一種休閒活動,我也一直沒有在專長中填上登山這二個字,對於一個已經可以自行開隊登台灣大山及長程縱走的女性,登山算是一種”專長”嗎?提筆及此,又接到學弟的電話,希望我可以提供登山的攝影照片,我問他,他會把我的照片放在哪一個主題裡,他們要從這些照片中對山社的人傳達什麼訊息?我”勇敢”的告訴他,我現在的登山方式已不是計算百岳(這跟山社大部分追求的主流價值不符),我接受可以有一個登山目標,鼓勵自己.但那種英雄式的山頭主義,根本不去認識生態環境,只用百岳多寡來論英雄的方式很令我不屑,只是拍”百岳山頭”,把我的相片放在那樣的情景下,光光展出氣勢磅礡的山景,那麼跟我當初拍攝的情感根本是背道而馳的。

年輕時的一股傻勁總是有夢想支持,把自己往前推動,在學生時代,那樣充滿男造環境及男性目標為主體的思考意識下的登山模式令我很不自在。所以我選擇要自立自強,為的只是想劈出一條滿足自己想像下,創造一種在歷經身體折磨後,在自然裡有所昇華的精神愉悅感.第一次參加登山基礎訓練營時,每個成員要分享自己為何喜歡登山,我還記得自已擺出一副享受的樣子,告訴大家”因為我大概喜歡被虐待的感覺”,現在想起來真是可笑,果然像年輕人說話的模樣.”被虐待”,其實指涉登山要耗費許多的體力,在台灣登山,要自己背著沈重的背包,越過各種不同的地形,讓身體保受磨練.若是男性,還要受到男學長的命令與要喝,一切都是上對下的指令,所有的服從,幾乎是奠基在學長的體能及負重能力比自己"強"的心甘情願,也塑造出”英雄”的典範。

身為一個女性,我並不想當英雄,但還是希望自己可以在山上可以自在一些,所以又跑去上野外求生,溯溪,雪地訓練....的課程,也因為如此,我想才有現在登山的自由吧!不必參加社團,只要找到三五好友,敲定時間就可以在山上狂野一番.

因為熟悉,登山在我生命的軸線裡拉出了幾條進路:自然觀察,環境保育,自我發現,Leadership 與人文關懷.為什麼爬山?登山,不停在我這十幾年的生命裡帶進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許多朋友因登山而認識,有些過客也因不同的了解而揮手分離,有些人不會再出現,可是在某些登山刻”苦”銘心的經驗中,那些人的身影會在山景裡悄然出現。走過了無數的路徑,會忘了山徑的樣子,但人的情節烙在心上之深,山的樣子卻數十年沒有大符度驟變。所以人們走進山裡,尋遍往事,在舊景中思情,倘若山景改變,如戀家般的依戀也會有被切斷的傷感。面對山裡的一切不會有所尷尬,所以人們會一直回去,在不同的春夏秋冬,就這麼沈醉。但面對人,有些過客還是藏在回憶裡就好。

有一次山社在北合歡辦迎新,走在往北峰的山徑,路上的白珠樹掛滿了顆顆飽滿的果子,高興的摘下一兩顆品嚐,香香甜甜的,有薩隆巴斯的味道,我告訴身後一個學弟,爬山也可欣賞很多高山植物的美,很有趣,他卻告訴我:認識植物對他的爬山不會有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