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六在台北的講座自己不知不覺花了比較多的時間說吉力馬札羅山的行程與過程,原本想先放一段非洲音樂,再請大家拿手邊可以敲敲打打的東西來個即興合奏一下,但是一去又遇到機器有些小問題,在處理時,耳邊不時聽見來聽講座的旅友們正在分享什麼講座可以讓他們收穫良多,這時的我真是汗顏,別人可能要知道如何規劃坦尚尼亞等的事前準備,我要怎麼告訴大家,這次我根本沒看多少資料,就這樣出門,在分享的同時我覺得自己對那裡一樣還是很陌生.勾不起該有的節奏感,所以只能拿幾句最基本簡單的Swahili問候語來助興了.

分享結束之後,有一個男子要求我把"登頂照"再放出來給他看,一開始我還開玩笑的說是脫衣服的還是沒脫衣服的那一張,後來他口氣並不是很好的要求我,說他想看登頂的展望風景好不好之類的照片,因為我之前已經放過了,所以楞了一下,心想是不是剛剛沒有說明清楚,所以他沒看到冰河的樣子,沒想到他卻說:看一下登頂照啊,你們真的有登頂嗎?妳放照片讓我看一下就好,不用說那麼多.可能我們的認知有落差,聽到他這麼一講,我心裡不太願意再放給那個男子看,第一:他以為我必須提供這樣的服務,第二:我實在很討厭這種只要登頂,不問過程的粗略.如果不是還有一些人留下來交流經驗,大概我會想問他,對他而言登頂的意義是什麼?

事後我又從一位工作人員的手中拿到一本文化快遞,後來回家時發現,上面的標題竟是”征服吉利馬札羅山”,心裡真不願意”自己”和”征服”這兩個字劃上等號,也不會把這樣的健行活動稱為”遠征”,這和需要用冰攀用具的極地探險有著天壤之別.我尊重每個人對於登頂有不同的意義和想法,但在我心中登山運動不是只能滿足於個人登上頂峰的自我成就而已,如何登山,用什麼心態登山,雖說是個人自由與公益無關,也沒有什麼對錯之分,不過我還是想如果登山,尤其是到第三世界國家健行的人能夠盡一些小小的心力,能對當地的文化環境有多一些些的理解,認同與人文關懷,再回到自己所處的環境,多少也能夠以同理與更加疼惜的心來看待吧!而不只是用來證明自己有多厲害用.

曾經遇到一位登山好手,他不想組隊到吉山去,因為他說為什麼要讓當地人賺嚮導費?如果真的理解在那樣的環境下,因為你的到來,讓他們多一個謀生機會,能讓他們繳得起孩子的學費,付得起買米的錢,又何嚐不可.畢竟我們是到人家的土地上消耗他們的自然資源.

回到台灣,和一些互動還不錯的伙伴,在彼此生命中畫上共同的經驗,在人生地不熟的北部,我像一個旅居於此的遊浪者,開始感受在地人的溫馨相伴,我們會一起記得在山野的日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